防盗报警在技术上的演进与前面所述的市场转变过程并非同步的。事实上,防盗报警的更新周期相对慢热,从九十年代直至近年,在产品研发上都没有多大变化或者说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只是说在应对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采用不同的组合。不过,经历数十年摸滚打爬,透过产品的不断升级,还是可以看出些技术方面的日新月异。
防盗报警三不易
这防盗有几个不容易。
一来知道贼来了不容易,现代技术越来越先进,从摄像机到各类探测器、感应器,人类能想到的各类技术都利用上了,而且智能化、网络化方向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在大范围内高效快速地知道是否有“非法入侵”,可是,却很难判断有实质内容的非法入侵。技术局限产生误报,环境复杂产生误报,气候变化产生误报,人为偷懒不维护而降低设备效用产生的误报,这几次下来,除了打心眼里烦它,谁还对报警感兴趣。即使贼真的来了,也不知道了。
目前刚刚兴起的光纤感知技术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惊喜和安慰,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应力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器等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和Brillouin散射光对温度和应变敏感的特性,探测出沿着光纤不同位置的温度和应变的变化,实现真正分布式的测量。由于光纤本身没有什么电气性能,所以对与电有关的干扰脱敏,这大大减少了误报,在安防探知领域应该会很大作为。另外,随着摄像机不断高清,智能分析软件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细化,视频智能分析在防盗领域逐步被接受,效果也不错。个人认为,这两项技术在安防产业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二来挡住贼偷不容易,从根本意义上讲,安防所做的工作就是延长盗贼得手的时间,设置的雷越多,小偷碰雷的机会越大,绕雷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容易失手,顺着这思路,想想简单,可在实际操作上有遇到问题,给贼设的“绊”却给自己带来不便,甚至威胁。如那些在防盗窗里烈焰中哭喊的深圳女工,那个被脉冲围栏电翻的调皮男生,被防盗门反锁在家中的得了急病的学生......而这些现在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观,那种以前在广东沿海城镇看到的从1楼到顶楼装满防盗窗的景象在上海也有出现,过分的是看到十几层楼上都装上,看到这种情景,总觉得在安防上的投资是否错配了,一定是有些环节资源配少了,陷入技术和物化的泥沼。
再则当报警有效,或小偷曝光时,响应不容易。第一是响不响应,这和老百姓的主动防范意识有关,东莞被群贼殴打的巴西小伙,上海地铁被女贼殴打的勇敢的女生,在他们挺身而出制止犯罪的时候,却无人相助,当一个现已从良的大盗,用他上百次成功搬空他人家产的经历,来在各地做防盗演讲的时候,我们该做怎样的社会反思,他怎么就搬得那么顺当。第二是响应速度,这和管理模式有关,单靠110接警处警,即使用了最先进的网格化,也要几分钟,这要处理个打架斗殴可以,要处理盗案,那就碰运气了,如果能对目标对象都研究好他的各类资源,并在案发前做好预案,在案发时统筹安排,有效利用,则胜利的把握会大一些。
[NextPage]防盗报警技术演变
从单红外到智能探测
防盗报警探测器最初的成熟代表作是被动红外,除此之外紧急按钮、门磁开关、微波探测器等产品也获得一定的市场。不过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干扰比较大的单红外误报现象严重,有时为了降低误报,将灵敏度降低又会产生漏报。为此,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报警行业先进研发出超声波、微波探测器技术,但在误报和漏报问题上依旧一筹莫展。直至1982年,C&K在业界首度推出双鉴探测器(红外+微波),其一经上市便在产业界引起极大轰动。对此,南京英安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国解释道,因为其采用红外和微波,恰好是一种互补探测元。使红外产生误报的包括温度、光,对微波都没影响;而造成微波误报的则是噪声、高频,这些对红外无大影响。利用两种物理探测器之间的互补性,将各自的灵敏度做高,然后透过逻辑判别只有两者同时报警才产生报警。当然它里面还有故障判别电路,由此明显地改善了探测器的精度。
透过报警业发展来看,防盗探测器大致经历了从热敏探测器(热敏感应,单探测元)到光电探测器(多光束,单探测元),再到多元、双鉴探测器(多光束,多探测元,动态温度补偿),直到今天最热络的智能探测器(多光束,多探测元,集成抗白光、动态温度补偿、微处理数字处理等技术)。
总线、网络并行不悖
防盗报警解决方案的架构形式,一般来说,大区域中心平台联网多是采用PSTN,远程区域电话线;小区域,如小区或大楼联网多采用总线制系统,其一般采用CANBUS、RS485等总线技术。近年,在联网方面出现新的转变——报警联网朝TCP/IP网络化发展。就目前应用现状来讲,PSTN、RS485类总线、TCP/IP联网、无线网络由于各具优势,所以仍将共同存在,并且在相当的新老项目中出现。康联陈俭成认为,若以应用和传输方式界定,防盗报警又可分为如下四大报警形式:
1、独立报警系统:该类报警系统主要是以本地报警为主,无联网需求,这类报警主要通过警号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警。此一般为小型防盗报警系统,具体形式表现为前端探测器和中心控制器以总线或多线方式联网。应用面早期则主要针对金融、博物馆、监狱等一级防范区域的场所,代表机型CK2300系列(多线制,最多16点)、安定宝VISTA120/250(总线+多线制,最多250点)、博世DS7400(总线+多线制,最多248点)等国内外产品。早期多是应用独立报警,报到至本单位控制中心(主因是当时尚未建地区接警中心),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机器从软硬件上本身都已带有完备的PSTN电话线报警功能。
2、总线制报警系统:中国特色的总线制起源于中国式住宅小区和公安技防管理的应用需求。在2000年前后,国内小区发展迅速,以丛文、美安、松本、上海联腾等等中国本土厂商,开始酝酿并研制出总线制报警系统。该类总线报警系统特具中国特色,它没有像PSTN一样与国际标准相靠拢。只是在局部领域发挥其作用,通过总线连接到各家各户,然后小区自建电脑平台做管理;另外,这类模式也没有特定的运营服务,出警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大打折扣。所以很多小区报警系统的运营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不过目前该类总线制系统仍然有很大市场,其总线(RS485、CANBUS等)技术重点被应用于建筑群间的联网,多被应用于住宅小区。注意,本总线与前述的总线是有区别的,主要差别是:
· 本总线距离更远,甚至可数条总线,可达数公里;
· 本总线所涉用户多得多,甚至可数千个用户点;
· 本总线前端单个用户点还可组建更小的报警系统(具有控制键盘,可接各类探测器,自成小系统,可独立运行);
· 该类系统一般具备内部专有的接处警软硬件机制;
· 该类系统一般不具备前述系统已带有的完备的PSTN电话线报警功能。
另外,该类总线系统一般为三层信号传输架构,第一层小区室外总线、第二层幢楼内公共部位自下而上总线、第三层具控制键盘的住户室内总线或多线。
该类总线技术是国产住宅以小区形式所决定的,其将总线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国外闻所未闻。
3、电话线联网报警:电话线联网报警是安装报警器的用户通过市话网与地区报警中心联网,地区报警中心负责对用户报警的接警处理。电话线报警联网的优点是:不需另外布线、是非常成熟的传输网络、只要有市话网的地方都可直接接入、接警中心安装接警主机和接警软件。其被大量应用在金融、博物馆、公检法、部队、机关大楼,并延伸到智能大厦、小区、学校、医院、超市、酒店等各行各业中。现在,一台真正意义上完备的报警控制主机都应具备电话拨号报警功能,其不管是进口或国产的,并具兼容的报警格式。
4、TCP/IP网络联网报警阶段:近年来随着IP网络的盛行,不少报警控制器厂家也开始采用有线或无线的IP网络联网方式。TCP/IP报警联网方式具备安装灵活、方便快捷、稳定性及可靠性高的优势,也已获得不少用户的喜爱。近几年的防盗报警产品的IP联网技术,还出现了自带摄像机的套装产品,主要技术表现为一但报警即联动视频图像伴随发送等,高清视频监控和防盗报警主机的集成,大规模视频报警系统联网运营平台的高速发展等。IP联网防盗报警系统全面铺开,在各行各业中都得非常广泛的应用。
防盗报警服务运营常态服务: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保安公司和防盗报警运营服务公司承揽了防盗报警的日常服务。负责日常对系统的巡检监测、报警复核、故障处理、信息统计等服务和管理工作,承担起整个联网系统的维护服务工作,以保障系统长期、可靠、有效地运行。商业模式主要是采取租赁和买断加服务两种方式进行,可为用户提供图像接入、报警接入、报警复核、设备巡检监测、设备代维等多种服务。越来越多的通信公司及安防领域相关厂商投入到这个领域。这类报警常态性服务除各行各业的应用外,现已发展到民用层面趋势,家庭、小商铺等也萌生这类服务需求。
此外,联网报警中心发展至今日,开始注重多技术多系统的整合。譬如一些新的需求提出:报警以后如何应对误报?如果真的报警如何提升出警的手段?资源投资的针对性,其实要与视频系统整合,才可判定是误报还是真实警情,同样一类警情该出动多少人力、设备去出警,这一需求还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