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研究
从博物馆安防看我国防盗报警技术的发展 
2006/7/21 15:21:00   

     1979年公安部在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技防作为公安业务的组成部分就这样正式提出来了。其实我国的技防工作早60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候由于形势所迫,博物馆、银行都自发地采用了各式各样的防范手段, 这是我国技术防范工作的初级阶段。 

  1959年8月15日盗贼武庆辉潜入故宫行窃,盗走了皇帝订婚金册,古金币和御用佩剑等文物, 由于当时无技术防范设备,使盗窃得逞。1962年4月16日晚8时,孙国范潜入故宫珍宝馆企图盗窃“珍妃印”等文物,黄金总重达48斤半之多。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没有落入罪犯的手是由于技防设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声控报警。罪犯撬玻璃的声音、砸展柜的声音传到了值班室。值班人员判断出罪犯在行窃,及时报告了领导和有关部门,组织保卫人员和警力将罪犯包围后将其擒获。声控报警设备是北京市公安局提供的,为保卫国宝建立了功勋。

  1982年公安部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根据当时的防盗报警技术的发展为故宫很多展厅安装了主动红外、被动红外、微波、超声波、声控等防盗探测器,形成了多种探测手段的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87年6月14日罪犯吉林,利用展览开放时间 ,潜伏在故宫珍宝馆院内,晚上出来用石墩砸破养性殿玻璃,入展室后,挪动了展柜企图盗取国宝“珍妃印”。报警信号准确传到了中心控制室。 值班员及时赶到现场并对罪犯进行追捕,最后在巡逻警车的协助下, 将其抓获。1987年7月6日,罪犯向德强潜藏在珍宝馆院内,晚上出来进行试探,用手推了推养性殿的门,然后躲在暗处观察动静。安装在养性殿的周界报警器报了警,值班员立即到达现场察看情况。罪犯发现后觉得情况不妙,无法下手就离开了珍宝馆,后在故宫大院内被抓获。这就是故宫防盗报警第一期工程所起的作用,连续来了两次盗宝罪犯都一一被擒,其威慑作用是很大的。因此获得了公安部科技三等奖。

  84年以后安防事业在中国进入了普及与提高阶段,而且发展迅速。相继各个博物馆、很行、商场、超市、居民小区都陆续建立了安全防范系统,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鲁迅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福建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深圳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商很行、布达拉宫等都建立了较完善的安防系统。故宫也全面地建立了防火防盗、电视监控的安全防范系统。特别是84年为了加强庆祝国庆35周年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电视监控工程,对我国安防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以后电视监控技术便进入到防盗报警系统中和城市交通安全管制中,提高了系统功能。

  安防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行业,于是行业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行业管理机构也相继产生。87年以后全国各省市成立了技术防范办公室,对安防工程进行审核和验收,并负责颁发安防工程施工许可证以及组织各工程公司进行技术培训。为了确保安防产品的质量,87年成立了公安部安全与警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了规范各行业安防工程的技术指标。87年还成立了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是相关标准得到了制定和执行。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安防事业走上了正轨。从98年11月到2003年1月就发布和实施了安防报警专业的国家标准9项和行业标准21项。这一系列标准使各行各业安全防范工程的实施和验收有了依据。这对保证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以文博系统的标准最为完善,它们强调了文博系统的安防工程的设备方案要遵循纵深防护体系的原则,建立周界防范、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各种防范区的划分,多道防线的形成, 不是摆设也不是器材的堆集,而是从实际教训中总结得出来的需要。

  92年9月18日开封发生了一起特大文物盗窃案,69件文物被盗,此案命名为“918”案件。罪犯撬开窗户进入展厅便踩在展柜顶上,用预先试验过的反技防手段将多个被动红外探测器盖住,使其失出报警功能,从而使盗窃得逞。这就很生动说明了开封博物馆安防工程没有体现纵深防护体系的思想。它没有周界防范,没有窗户布防,防护栏无防护能力,一撬就开。它只用了单一报警手段,而且安装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人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注意到周界防范的重要性,要利用博物馆周边的围墙,铁栅栏等屏障建立周界防范,如果没有条件形成大周界也要利用建筑物的墙体、 窗户的门建立小周界,因地制宜地选用探测器构成周界防线,将入侵者拒之于窗外、门外和建筑物之外。在防护区和禁区内采用3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构筑多道防线, 与此同时防遮挡功能的探测器也问世了,促进了入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安防事业发展不仅表现在相关技术的提高上,也表现在对技防、 物防、人防三者的有机结合的认识上,认识提高了,实施才能得力,才能使防范效果倍增。人们深深认识到物防是基础,人防是保证,技防在它们建筑的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是有先进的安防系统,发
现了罪犯也无法抓到他,文物仍然要被盗走。认识上克服了片面性,也促进了安防事业。

以后在修订规范标准时明确引入了“入侵延迟时间”的概念,一级风险单位和一级防护级别,要求入侵延迟时间≥10分钟。这个指标对于开放型博物馆,特别是玻璃幕墙博物馆是个挑战。人们不仅仅想到从技防办法入手,而且要从加强实体防护(即物防)方面想办法,所以便想到了在一层采用防弹玻璃和艺术护栏。因为防弹玻璃有极高的机械强度,甚至用火焰切割也是无法破坏它的防范作用。金属护栏也是防入侵的简便实用办法,只不过在前一段时间里,片面的对它进行了滥用,形成了“铁窗文化”,如果用到博物馆。就很自然会和监狱联系起来,会损害博物馆的形象。艺术护栏就是在栅栏上附着有历史典故的图案,人们参观时不仅看到了文物的历史文化,也受典故所具有内涵的熏陶,令人赏心悦目,使那种“铁窗”概念荡然无存。不言而喻,艺术护栏也是延长罪犯入侵时间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还进一步和技防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在管状栅栏条中穿入报警线。显然,罪犯在破坏艺术护栏的时候会使栅栏条中的报警线一起弄断,形成断线报警。可以看到从铁窗护栏到艺术护栏不仅增加艺术品位,还增加了技术防范功能,因此这是一个促进和提高。它将在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发挥作用。

展柜技术的发展也是安防技术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展柜是最后一道防线;破了展柜的玻璃就等于文物处于危险境地。故宫曾有两次用易拉罐饮料砸破展柜,玻璃碎片将文物损坏,还有一次撬开了展柜一块板将几方古印盗走,其它博物馆还发生过用玻璃刀划开了展柜玻璃的事件。这就要求展柜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器物(如饮料瓶)砸不破,玻璃刀划不开,而且还要求展柜具有报警功能,当展柜里的文物被拿走了会触发报警。

  提到加强展馆的机械强度,很自然就会想到防弹玻璃,由于防弹玻璃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的精品才可以使用,而且也要看到防弹玻璃展柜并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展柜不可能用一块玻璃做成,也是多块组合而成,于是在组合时形成的接合部分就是薄弱处,防弹玻璃的接合部就很容易撬开,所以防弹玻璃展柜也需要安装报警设备, 在撬展柜的过程中就触发报警, 这是极其重要的。从综合性能看,从性能价格比看,一种报警抗暴展柜值得推荐使用。它采用双重玻璃结构, 外层是8毫米钢化玻璃,内层是3+3夹层玻璃(即汽车挡风玻璃),两层中间的密封腔体充填惰性气体, 并置入气敏元件。8毫米的钢化玻璃虽然没有防弹玻璃机械强度高, 但也具有非常高的机械强度,一般的器物砸不破(如饮料易拉罐),玻璃的表面密度很高,玻璃刀也划不开。而且双层结构对文物的安全提供了较好的保证,万一把外层钢化玻璃砸破了,由于夹层的连接作用,碎片连在一起不掉渣,仍然可以阻挡罪犯的黑手。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抗砸能力,所以砸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动静,展厅的保安人员和观众会听见,并奋起和罪犯斗争,制止他继续作案,所以能和人防密切结合起来。另外展柜的报警也得
到了实现,因为外层钢化玻璃砸破了,会产生粉碎性崩溃,惰性气体很快泄漏被空气取而代之,气敏元件很快和氧气结合使阻抗发生显著变化而触发报警。这种报警方式误报率极低,几乎为零。由于具有可靠的报警,便可进一步实现设备的抗暴功能。过去展柜只有挨打挨砸的份,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可靠的报警除向有关部门传送报警信息外,还可以启动催泪弹,喷射催泪瓦斯,使罪犯流泪不止,无法继续作案。观众退离展柜一定距离就不会有不良反应。这种抗暴能力对制止罪犯继续作案,延长犯罪入侵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全国的安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基本和国际接上了轨。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安防系统也是一个很完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声音系统,门禁系统和巡更系统统一由一台计算机进行管理,标志着我国的安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价段。

(国家文物局安防工程审核组 袁绳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