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对视频会议系统最为关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音视频质量、系统价格、系统的安全和可扩展性。
视频会议分类结构标准
一、视频会议系统的分类
1.点对点的视频会议系统
主要业务有:
1.可视电话
2.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3.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
2.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允许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参加者同时参与会议。多点视频会议系统一个关键技术是多点控制问题,多点控制单元(MCU)在通讯网络上控制各个点的视频、音频、通用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流向,使与会者可以接收带相应的视频、音频等信息,维持会议正常进行。
二、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
它主要由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器、信道(网络)及控制管理软件组成。视频会议系统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视频信号的采集、编辑处理及显示输出、音频信号的采集、编辑处理及输出、视频音频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最后将符合国际标准的压缩码流经线路接口送到信道,或从信道上将标准压缩码流经线路接口送到终端中。此外,终端还要形成通信的各种控制信息: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远端摄像机的控制协议、定义帧结构、呼叫规程及多个终端的呼叫规程、加密标准、传送密匙及密匙的管理标准等。
1.H.320系列标准
H.320系列标准是会议系统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协议,支持ISDN,E1,T1,带宽从64Kbps到2Mpbs,几乎所有会议系统厂家都支持。
H.320系列标准包括了视频,音频的压缩和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改进的特性。
H.320可分为五个部分:通用体系,音频信道帧结构不同媒体的连接机制,空间和时间上的同步归范。
H.261视频编码和解码标准采用CI,多点会议,加密,数据传送等。目前包括15个标准。
H.221多路复用/解复用定义64k-1920k视听服务F通用的中间格式并容于不同的电视制式。
H.221多路复用/解复用定义64k-1920k视听服务信道帧结构不同媒体的连接机制,空间和时间上的同步归范。
H.261视频编码和解码标准采用CIF通用的中间格式并容于不同的电视制式。
音频编码解码标准:
G.72264kbpsPCM电话质量(3.5KHz)
G.(721)72248/56/64kbpsADPCM
G.72816kbpsLD-CELP语音压缩标准H.230传递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
H.242数字信道会议电视中端之间建立通讯和设置呼叫的规程,H.320设备间传递协议。
H.243主要处理多个终端之间建立通讯的过程,它定义了H.320CODEC与MCU之间的控制过程。
H.231定义了多点控制单元。
H.231和H.243主要通过MCU桥接各个视听终端,MCU将向各终端发SCM信号以实现对视频、画面、声音的选择切换。是多点通讯控制的暂时解决方案。
H.244是信道远端摄象机控制协议。
H.281及H.224采用视频链路的控制摄象机协议。
H.233设备加密标准(H.320)。
H.234确定在不同点之间传递密匙管理标准。
H.323LAN(无QOS保证)。
H.244是信道远端摄象机控制协议。
H.281及H.224采用视频链路的控制摄象机协议。
H.233设备加密标准(H.320)。
H.234确定在不同点之间传递密匙管理标准。
H.323LAN(无QOS保证)。
H.320ISDN
H.323(有QOS保证)LAN
H.324GSTN(GeneralSwitchTelephoneNetwork)普通交换电话网。
2.T系列标准
(1)T.120是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部开发的系列国际标准。
(2)T.120由三部分组成:
(a).T.123传输规程框架规定了不同的网络之间的连接V调制解调器的共同交换网X.25数据交换网ISDN和电路交换数据
(b).多点通信业务(MCS)T.122和T.125定义和规范。
(c).T.124普通会议控制(GCC)建立终止会议、会议协商能力、通用会议的管理(参加会议计算、主持人控制功能)GCC也装备了安全机制(口令编码保护,限制未被邀请的人参加会议)。
T.127为用户提供同时初始化多点文件转移能力。
T.126它允许用户在多点文件会议中查阅图像,对它进行注释、共享应用程序和交换传真图像。
3.PCS标准
Intel公司与150个计算机和通信公司成立了一个个人会议工作小组(PCWG),于1994年制定了一个个人会议标准:PCS(PersonalConferencingSpecification)。
其目的是基于文本的会议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和传输媒体中操作。与H.320不同,PCS是专为个人计算机设计的,并与各种个人计算机标准兼容,其中包括TAPI和TSAPI两种电话API,Intel公司的Indeo—IntelVideo编程和解码及Microsoft公司的DVI图形/图像标准接口。
由于基于微机的桌面会议系统日益增多,由Intel、AT&T、Lotus、HP、DEC和另外11个主流软硬件公司,以及96个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个人会议工作组,简称PCWG(PersonalConferencingWorkGroup)。它于1994年制定了一个个人会议标准(PCS,PersonalConferencingSpecification),适合于任何网络(数字、模拟、LAN或WAN)。此标准包括PCS'ST120、ITU-T桌面系统多点电视会议视频压缩协议。
[NextPage] 目前视频会议行业日趋火爆,视频会议系统也由硬件视频会议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成软件硬件平分秋色,许多企业在选择视频会议系统的时候,不知道到底是软件好还是硬件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说的,国视科技结合其多年在视频会议领域的经验,特将这两种视频会议的介绍和区别整理如下,供各预备用户参考!一、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及其特点
硬件视频是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依靠DSP+嵌入式软件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其最大的特点是性能高、可靠性好,大部分中高端视讯应用中都采用了硬件视频方式。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MCU、会议室终端、桌面终端等设备。其中MCU部署在网络中心,负责码流的处理和转发;会议室终端部署在会议室,与摄像头、话筒、电视机等外围设备互联;桌面终端集成了小型摄像头和LCD显示器,可安放在办公桌上作为专用视频通信工具。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势
1、集成度高
硬件视频终端可提供多种视音频接口和网络通信接口,有些还内置了视频矩阵功能,在使用时只需联接外围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并接入网络,即可使用。硬件多点控制单元(MCU)可集成多画面分割、T.120数据服务、GK、数字混音等各类硬件模块,其集成度大大优于软件系统中采用的多台服务器共同运行的方式。
2、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嵌入式架构天生具备良好的抗病毒能力,网络上流传的99%以上的病毒无法攻击嵌入式系统。基于DSP处理器的设计让硬件视频会议设备具有很低的功耗和良好的稳定性,一些中高档的硬件视频会议设备还具备关键处理单元备份、冗余散热、硬件AES加密、防火墙等功能,进一步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网络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3、视音频效果好
由于采用了实时操作系统和高效编解码技术,硬件视频会议产品的视频质量普遍高于软件产品,视、音频同步也很容易实现。硬件视频会议产品可集成视频预处理、视频优化、音频优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视音频效果。
4、操作灵活
硬件视频终端一般集成了遥控功能,对电脑不熟悉的人员可通过遥控器和OSD菜单进行视频会议的各项设置和操作。当然,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也可以通过PC进行设置和操作,方便大型会议的控制和管理。
5、具有良好的QoS保障机制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可支持RSVP、Diff Serv等各项QoS技术,并且通过各类底层的控制和处理技术来保障视频会议在网络质量不好的环境下良好运行。
6、支持广泛的通信网络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可同时支持H.323和H.320两大体系标准,可适应专线或以太网的各类网络传输条件。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劣势
1、价格略高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了高性能的DSP处理器和专用操作系统,技术含量要大大高于软件视频会议系统,产品价格也略高。
2、桌面扩展需要软件支持
虽然当前已经有纯硬件的桌面终端,但其价格比较昂贵,且需要在办公位置具有第二个信息点。很多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都通过软件方式扩展到桌面,既方便了桌面形式的应用,又节省了成本。
3、投入风险比较高
由于采用了专用系统,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完全是一次性投资,不能像软件系统采用的服务器那样可以用作其它应用。所以用户在选择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时一定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比如对未来更高带宽网络的支持和新功能的支持。在这个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硬件设备要好于一体化的硬件设备。
二、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及其特点
软件视频是基于PC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其最大的特点是廉价,且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但软件视频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视频质量普遍无法超越硬件视频系统,它当前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个人和企业。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是软件视频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采用服务器+PC的架构。在中心点部署MCU服务器、多画面处理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在普通桌面PC上配置USB摄像头、耳麦和会议终端软件;在会议室配置高性能PC、视频采集卡、会议摄像头和会议终端软件。在召开视频会议时,采用基于Windows的操作界面进行会议的各项设置和管理。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势:
1、部署方便
当前主流配置的PC一般都能够作为视频终端,这些PC安装好摄像头、耳麦及相关软件,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接入到中心MCU服务器,即可参加会议。
2、可集成数据会议
由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在召开视频会议的同时实现电子白板、程序共享、文件传输等数据会议功能,作为会议的辅助工具。
3、成本低
由于PC已经是办公的标准配置,桌面会议终端不需要增加很多的硬件投入。而会议室型终端也只需要购买比较高性能的PC和视频采集卡即可,其成本也低于普通的硬件视频终端。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弱势:
1、安全性和稳定性比较差
软件视频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和PC架构,比较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且不适合长时间运行。特别是基于软件的会议室终端,采用了大量插卡和外围配套设备,集成度低,故障点比较多,故障排查也比较困难。
2、视、音频效果一般
桌面软件终端采用的USB摄像头一般只能提供低于CIF品质的视频质量,帧率低、色彩还原度不好。会议室软件终端虽然可配置专用会议摄像头,但其经过视频采集和软件编码等处理后,视频延时比较大,视、音频信号无法同步。
3、QoS保障机制不健全
当前大部分软件视频解决方案无法提供完善的QoS保障机制,当网络传输条件比较差时,会出现视频马赛克、延时,音频失真、抖动等情况。
4、对不同网络的支持能力比较差
由于基于通用PC架构,软件视频解决方案一般只能支持以太网线路传输,无法支持基于专线的H.320网络架构。
基于软件视频和硬件视频的各项优缺点,正在软件和硬件视频会议选择上面犹豫的用户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视频会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