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高端访谈
把握时代脉搏 为地铁安全建言献策
2010/8/10 15:05:00   本站编辑

    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已经遍布全球各大城市,并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快捷、方便、干净、节能等,构架于现代城市的中心,穿梭于城市客流量最密集的地方,因其独特优势而广泛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与此同时,地铁也被恐怖分子视为袭击的目标,近年来发生在地铁中的各种案件频频出现,尤其是2010年3月末俄罗斯地铁爆炸案更是敲响了全球地铁安全防范的警钟。除此之外,由于地铁深埋地下,环境封闭,人员密集、复杂且流动性大,其通风排烟和人员疏散受到很大制约,一旦发生事故和突发事件,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对政治及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影响。

    在吸取世界各国地铁爆炸案经验与教训的同时,在中国城市化浪潮掀起之际地铁(城铁)安全也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安检被视为地铁安全防范最重要的关口,威视安检产品也较多用于地铁方面的建设,为此,中国安防行业网特针对“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给中国地铁安防带来的启示”做一期访谈,并就贵公司参与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与大家分享,具体内容如下: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公司智能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彭华专访

    中国安防行业网:首先请您从安防的角度,谈谈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给中国安防的启示?
    彭华:
除了今年3月份莫斯科地铁的爆炸事件之外,近年来地铁爆炸和毒气事件频发,如日本东京、加拿大蒙特利尔、美国洛杉矶的地铁毒气事件,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的地铁爆炸事件,韩国大邱的地铁纵火事件等。一系列地铁恐怖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场所(地铁)与其他场所不同,正如事件介绍中所说,地铁具有环境封闭、人群密集的特性,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公众造成巨大的危害,社会影响非常恶劣。从这次事件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伤亡相当惨重,虽然和炸机事件相比要少一些,但随着航空安检的愈加严格,地铁将逐渐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首选目标。同时,由于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价格便宜,在安防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也更便于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活动。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的地铁事业飞速发展,各大城市纷纷加大了建设力度,总里程数不断攀升,受益人群逐渐扩大。但同时也给地铁安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利用全面、完善的安全检查解决方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话题。
    由于中国大部分轨道交通都是近几年的新建项目,较之老系统改造,新项目的优势是可以在规划阶段统筹安排、将安防系统纳入系统,这将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进行整体安防布控。同时,自9•11”事件后,全球安全防范技术也有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无论对于执法部门、运营单位还是业内企业,这都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在现阶段深入探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搭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中国安防行业网:国外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建设中安全防范建设现状怎样?他们有怎样的优势和值得国内借鉴的地方?
    彭华:
随着国外一些地铁恐怖事件的发生,各国对地铁安检的重视程度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安检手段也在不断改进。
    在英国伦敦连环爆炸案之前,除了遍布的监控探头之外,伦敦地铁安检系统基本是一片空白。但事实证明,仅使用这一种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恐怖分子在地铁列车上安置了那么多的炸弹、炸药也没有被监控系统发现,可见安检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因此2006年1月,基于毫米波技术的新式安检门出现在了伦敦帕丁顿车站,它能够探测到隐藏在人体衣服底下的物品。在它的旁边还添置了行李扫描仪,用于对进入站台的行李进行成像。整套安保设备在帕丁顿地铁站试用了四周的时间。但此时的安检仅仅是对于可疑乘客的抽检,对恐怖袭击的防范能力十分有限。
    在伦敦发生连环爆炸案之后,美国纽约马上采取了应对措施,每个进入地铁的乘客都可能被要求打开书包进行检查。但是由于人力有限,只能根据车站的繁忙程度来决定安检的频率,比如每5到10个人查一次,无法做到全部实施安检。工作人员检查的主要目标是那些背着双肩背包和大中型箱包的乘客,而这样的检查源不足以阻绝爆炸品。2006年6月,美国巴尔地摩地铁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自动售检系统试用。当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按键购买地铁票时,机器能同时检测出购票人的手指是否接触过爆炸物质。这也是对快速通过的地铁人流进行安检的一种尝试。
    日本东京地铁则采取便衣巡逻、外松内紧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安检措施,但实际上对待地铁的安全并不马虎。地铁各个重要路口都装有摄像头。广播里不断发出提醒,要求乘客及时报告发现的可疑物品,不要乱动无人认领的物品等。此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地铁站附近的便衣警察也会增多,密切注意可疑包裹和可疑人员。
    在法国巴黎的一些大中型的地铁站里,除了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外,还有带着巡逻犬的警察来回走动。此外,巴黎地铁各站都设有电子监测网络,这个网络的枢纽是一个包含100个小信号灯的控制盘,通常设在监控室。控制盘上不同的灯代表地铁站内的不同区域,绿灯指示正常,黄灯代表小事故,红灯则表示发生了爆炸、火灾等重大事故。一旦控制盘发出警告,地铁工作人员会立即赶赴现场或到各入口处疏导乘客。
    从上面的各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地铁中设置安检设备来防范恐怖袭击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但是国外地铁中的安防手段还是以监控摄像头以及警察和警犬的巡逻的方式为主,还没有做到大范围的全面安检,安检实施效果有限。
    当然,因为中国地铁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流量太大),国外的一些安检手段在国内并不十分适用。

    中国安防行业网:您是否了解国内城市化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
    彭华:
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目前运营里程已达945公里,到2015年规划新建里程将达到3910公里。目前已经运营地铁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长春、大连、武汉、重庆、南京等,在建地铁的城市包括成都、西安、沈阳、杭州、佛山、苏州、哈尔滨、昆明等。此外,青岛、南宁、宁波、无锡、大连、厦门、东莞、昆明、郑州、长沙、福州、贵阳等城市正在规划报批;合肥、济南、太原、大同、兰州等城市正在筹备建设。

[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轨道交通常见的和特殊的危险状况主要有哪几种情况?目前的防范手段有哪些?
    彭华:
轨道交通常见的危险状况包括以下五种:
    (1)爆炸事件。主要包括由爆炸物(包括固体炸药和液体爆炸物等)引发的爆炸事件;
    (2)暴力事件。主要包括由枪支、刀具、军械、警械等武器引发的暴力事件;
    (3)纵火事件。主要包括由各类易燃品引发的火灾事件;
    (4)生化毒气事件。主要包括由生化毒气扩散引起的事件。
    (5)放射性事件。主要包括由放射性物质引发的辐射污染事件。
    针对上述各类事件,目前的防范手段包括采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实体防护与入侵报警、化学监测、放射性材料监测和武器及爆炸危险品检测等多种方式,同时配有大量警力和警犬巡逻。

    中国安防行业网:目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中,对于安防系统的建设以及应用现状是怎样的?
    彭华:
根据轨道交通安防形势的要求,加上各类大型综合活动的推动,国内地铁线路安检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只是目前国内已有地铁线路的主要城市的安检工作进度有所不同:
    (1)目前已配备安检设备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其中北京、上海地铁均为所有线路全线配置安检设备,新建线路也专门预留安检区域以执行安检。重庆正在进行已有线路安检设备安装执行,新建线路也拟全线执行安检。
    (2)已确定实施安检的城市包括:广州、深圳、大连、长沙等。广州和深圳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曾执行安检。由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即将召开,广州、深圳已确定在此之前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大连部分站点已采购安检设备(主要在火车站附近站点),目前正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3)已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标准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标准中已将安检设备列入强制执行要求。
    影响和推动地铁实施安检的主要因素包括:
    (1)大型活动的影响。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
    (2)国际国内地铁恐怖袭击影响。如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爆炸、英国伦敦地铁爆炸等;
    (3)领导高度重视。如重庆地铁在没有任何政治活动的前提下在领导高度重视下上马安检项目。

    中国安防行业网:在轨道交通安防方面,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安检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安检关口像一座屏障将危险源拒之门外?请您谈谈您的看法。
    彭华:
轨道交通场所与其他场所不同,地铁内部站站相连,安防区域覆盖面广。对于地铁系统而言,有几个重要关口。
    第一,地铁出入口恐怖分子如袭击地铁站,必然携带武器或危险品经此进入;一旦遭受恐怖袭击,人员也将经此进行疏散。

    第二,地铁站台。地铁站台环境相对封闭,在遭受恐怖袭击后人员疏散、通风、排烟、照明等方面都容易存在薄弱环节。

    第三,地铁列车。列车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也是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标。一旦在列车上发生恐怖袭击,人员很难疏散和逃离,交通将会全线瘫痪。
    因此,要保障将危险源拒之门外,最重要的就是把住入口关,即在票检之前就必须实施安检,防止危险品进入站内,从而尽可能降低地铁站台和地铁列车的防范风险。同时,我们还需要采取层层防范和补漏的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恐怖事件发生的概率。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地铁安检对综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安检信息通过网络来实现统一监控、管理和处置是地铁安检值得考虑的重要课题。[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为了有效控制爆炸事件以及其他危险事故的发生,我国地铁安防还存在哪些漏洞?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安全防范手段?
    彭华:
目前已经实施的地铁安检主要集中于检查乘客随身携带行李中的危险品,而对于人身携带的物品暂时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尤其在中国,地铁安检目前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地铁大客流和安检速度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保证地铁高通过率的条件下,快速检查人身携带的危险品,是地铁安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研究单位以及供应商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我们威视股份也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技术和方案都尚待完善。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懈努力以及整个安防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这个课题将被解决,安防系统也将更加完善。

    中国安防行业网:威视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将自己的产品应用到地铁安防建设中的?
    彭华:
威视股份始终关注用户需求,致力于提供高科技的安全检查产品及方案。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北京作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安检形势刻不容缓,作为人流量最为密集与公众最息息相关的轨道交通场所,更是对安全检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市委领导提出要在地铁实施安检到最终安检方案的成功实施,威视股份一直致力于为地铁提供有效的安检方案和产品。威视股份借鉴了在民航、铁路、海关等领域多年的服务经验,逐一考察站点并进行试用,最终为北京地铁安检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安检方式,并提供了安检设备。借鉴奥运会的安检经验并加以改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威视股份又为上海地铁提供了更加贴合地铁应用的新产品。

    人们希望安居乐业,希望有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了安检行业的发展,在地铁中实施安检就是非常典型的表现。这对于安检设备供应商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一直以来,威视注重技术研发,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多年的积累使得我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些机遇,也为我国主要城市的地铁安防建设贡献了一份社会责任。

    中国安防行业网:威视的哪些产品和技术最受客户的青睐?这些产品和技术能够为地铁安防起到怎样的作用?
    彭华:
威视股份的行李X射线检查系统、液体检查系统、痕量爆炸物探测仪、放射性物质检测仪等产品为地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安检手段,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和好评。在北京和上海,这种安检模式也已经被普通百姓广泛接受。这些产品和技术的使用及推广将会给地铁安防提供必要的保障,尽可能降低恐怖袭击的风险。
 

    中国安防行业网:在参与地铁安防建设时,威视凭借哪些优势和特色胜出,并谈谈您的优势所在?
    彭华:
威视股份是一家源于清华大学,以辐射成像技术为核心,以提供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安检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安检整体解决方案和设备供应商。威视股份立足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威视股份与清华大学建立了优势互补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投入资源,共同面向需求,共同研究开发,在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技术的长期积累与集成的基础上,关注行业发展,紧贴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出世界领先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已在计算机断层成像、痕量爆炸物与毒品分析检测、X射线辐射成像、核物质检测与识别等安检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
    凭借清华大学雄厚的技术背景,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威视股份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市场国际化、产品多元化和用户多样化的高科技公司,为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提供了安检产品和服务,是国际认可品牌。与此同时,威视股份在全球尤其是国内售后网络覆盖面也非常广,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威视股份能够更加贴近国内用户需求,并提供快速完善的售后服务。
    前面谈到,目前威视的产品已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应用,占有国内该领域最大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大量该领域应用经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您是否认为地铁安防建设中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如安防系统与地铁运行系统之间的衔接问题等,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鉴于此,您认为要保证地铁交通的安全,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请谈谈您的看法。
    彭华:
在诸如北京、上海这样较早建设地铁的城市中,现有线路由于占地面积、空间设置、供电线路设置等原因,安防设施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同时,现有线路在实施综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上还缺乏必要的条件。目前的解决方式是在充分考察现有线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个站点的空间特点,克服困难,并利用人员引导等方式实施安检。
    因此,要保证地铁交通的安全,对于城市新建线路以及其他城市的规划线路,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安检设施的占地、供电、网络等一系列需求,在建设项目启动阶段即将安检设施纳入规划和设计中。


    中国安防行业网:对于轨道交通安全中各项技术指标阈值及相关标准,您有哪些见解?
    彭华:
安全检查工作需要依靠技术手段,如何更好地综合利用这些技术手段,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地分析,科学、理智地设计整套安防系统,避免盲目。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不对口,做起来事倍功半。安防系统设计人员不可能精通所有技术,参考资料至关重要,直接关系最终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前瞻性。标准作为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其制定就更要注重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于每种技术手段指标的设定,最好的方法仍是在专业技术委员会下组织制定产品标准,安检应用型标准在技术上对其进行引用。

    当通用的产品标准无法全部满足需求时,为避免非专业人员片面性理解给设计造成隐患,也应针对特殊需求,联合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专门论证。

    中国安防行业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兴起,在这样的前提下,请您分析一下地铁安防建设的前景?
    彭华:
随着全球恐怖袭击手段的日趋升级和地铁恐怖事件的频繁发生,在地铁中实施安检已逐步形成了一种趋势。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安检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地铁安检推广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其他城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地铁安防建设的前景将十分广阔。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地铁的安防建设方案也将日趋完善,在保证人们出行便捷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