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研究
防爆安检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
2011/10/25 9:07:0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当前,业内企业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积极参与标准修订工作。但是,在管理、技术、产品和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在管理方面,目前各行业自成一套管理体系,缺乏归口,导致对整个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和引导;二是在技术方面,尽管国内已经掌握了多种防爆技术,并且部分常规技术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国际先进技术还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技术的研发方面缺乏创新能力;三是在产品方面,常规产品已经逐步普及,高新技术产品也逐步得到了应用,但产品的种类不多,性能还需提高,服务市场需要拓展;四是在标准化方面,在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快,但尚未形成体系,滞后于市场和应用的需求,产品合格评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1. 管理方面

    (1)行业监管己分别起步,但缺乏归口与协调

    防爆行业涉及到研发、生产、评价、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就用户方而言也涉及到治安、边防、民航、铁道、公路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一般只对各自管辖的领域进行管理,分别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和规划,初步形成了实施行业监管的态势。但由此带来了政出多门、缺乏归口管理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缺乏对整个行业的长远的规划,一些制度法规的制定也缺乏牵头部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爆行业的发展。

    (2)相关法规已初步形成,但尚不够健全

    防爆相关法规己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国内大型活动的举办,一些新的防爆法规正在逐步建立并颁布实施,如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城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等。这些法规对于我国防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这些法规还主要侧重于应用管理层面,对于防爆技术和产品还缺少相关技术性法规,政府对防爆行业发展的指导性规章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产品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规范。

    国内对防爆行业企业尚无明确的从业资质要求,对于防爆安检产品通常只要有用户认可就能应用。由于制度的缺失导致一些信誉度低的企业夸大宣传、非正当竞争、欺骗用户等手段将劣质产品推向用户,影响防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防爆安检法规体系尚在逐步构建之中,目前只有民航系统制定了一些涉及安全检查的规章;此外,大型的活动管理所需要的防爆安检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风险等级的评估及相应对策机制的构建尚需要加强。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防爆企业对产品研发方向的把握,造成企业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产生犹豫,不利于产品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规范。

    (3)行业市场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需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我国较大规模并系统的开展防爆安检工作始于民用航空的机场安全检查。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期间安保需求的增加,在大型活动场所和重要交通地段都开展并实施安全检查工作,逐步为广大群众认识并接受。例如2011年十一黄金周,北京轨道交通安检1000万余人次,安检率达到100%,其中安检物品1074万余件,查获违禁品500余件。目前;地铁安检系统已建立了安检员、站方服务员、志愿者、AFC阐机服务员四道安检防线。

    国内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已广泛使用一些国产的常规防爆产品,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但产品种类和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进入防爆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逐渐增多,己发展成为国有、民营、外资等类型企业共存竞争的局面。目前;涉及防爆行业管理的政府职能尚未出台对国内自主创新型防爆企业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因此,这类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基本上都是研发一些“短平快”产品,缺乏对投资大、见效慢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元器件的科研攻关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以鼓励这些企业有信心去投入新技术研究,加快国内防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NextPage]

    2. 技术方面

    (1)常规技术的应用已占主流,但需要进一步攻克技术难点

    常规防爆探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探测、双/单能X射线成像、光学成像、金属探测、谐波探测等技术。其中,X射线、金属探测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爆探测技术,其相关产品在机场、码头、大型活动等场所被大量使用,对探测爆炸物和引爆装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常规的防护和处置技术包括防(排)爆服.防爆罐/毯和排爆机器人等,相关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常用技术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霖求。作为防爆探测设备的使用者,最关心的是该设备用于探测爆炸物为目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逻辑上说,爆炸物探测量核心的指标:一是漏报率为零,误报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二是检查速度能满足使用场合要求;三是对被检测对象和操作人员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应有相关标准予以规范。

    由于目前国内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制定这方面标准的条件还不成熟。原因是:其一,当前国内对各种场合使用的安检设备,要求检查最少的爆炸当量和与其相对应的各种炸药量尚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上述核心指标就无法评判。其二,上述核心指标是相互矛盾又相互制约的。其三,这些核心指标,用户是保密的、内控的,绝不能公开于社会。其四,国外探测类产品都不给出漏报率和误报率等关键指标。所以,目前国内外探测产品的制造商在承诺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方面,都只给出一般性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变化,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总结常规技术的应用经验,且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特别是针对探测器材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方面的技术难点,努力科研攻关,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形成多技术的互补和综合应用;同时,各种技术的应用也在对比和竞争中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为爆炸物探测技术的关键性指标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2)国内已掌握多种技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国内基本掌握了国际上已有的防爆技术,这有利于产品的国产化;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国内产品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相比可以看出,一方面,例如双能X射线成像、金属探测、光学成像等这些主流技术国内已基本达到国际同等水平,能提供成熟可靠的产品;另一方面,例如离子迁移谱、激光拉曼、四极矩谐振、X背散、X射线CT成像等一些国际公认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也已基本掌握,并且能提供相关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个别性能指标比国际先进水平略低,一些核心器件还依赖进口。目前国际上新出现的,如毫米波、大赫兹等具有远距离探测功能的技术,国内尚在研究阶段。

    (3)国内企业有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但对高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国内防爆企业正在从以代理国外产品为主向自主研发转型,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近年来积极投入自主研发,已研制出一批贴近实战需求的新装备。但这些企业研发的方向大都还是一些较成熟的技术,如X射线成像技术、金属探测技术,这些研发主要是扩展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如X射线从双能量发展到CT成像.金属探测从金属探测门发展到鞋底金属探测仪等。大多数企业对一些新的高端技术研发实力不足,主要原因是这些技术牵涉到的学科门类多,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所需投入高。

    综上所述,国内对防爆技术的研发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高新技术的攻关能力方面,特别是远距离快速探测类技术,包括大赫兹成像\毫米波成像、激光拉曼等,它们都能远距离探测,且探测速度快,有可能识别物质种类。国内在这类技术上还处在元器件基础研究阶段,研究单位还主要是国有科研院所。

[NextPage]

    3. 产品方面

    项目组在综合调研中归纳出的防爆产品共有三大门类四十余种。从应用情况看,国内最常用产品主要为X射线探测、金属探测、防爆罐/防爆毯等;在近几年开始得到应用的是排爆机器人、炸药探测仪等;新产品如激光拉曼炸药探测仪、X射线背散安检设备等,只在少数场合得到应用。

    (1)国内产品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种类还需多样、性能还需提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防爆所需的常规产品大都能实现国产化,一些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均已能与进口产品媲美。加之进口产品过于昂贵,在国内大型活动中采购国产化设备越来越多,对国产化产品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同时也应看到,防爆一线对产品种类和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研制常规防爆产品的企业虽然比较多,但其产品主要集中在金属探测和X射线探测类,其他类别产品的研制相对较少;产品在漏报率及误报率等方面性能还需提高。

    (2)新技术产品已得到应用,但需与常规技术产品协调发展

    除常规的X射线、金属探测类技术产品被广泛使用外,一些新技术产品也逐渐投入应用;与常规技术产品的应用形成了多技术产品的互补、融合、促进共间发展的局面,这是近年来的产品发展趋势。炸药探测设备等一些新技术产品在大型活动和公共场所中逐渐得到应用,作为一种有效的安检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尽管这些新的防爆技术与产品不断推出,但常现产品的作用仍不能被轻视,因此既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常现产品,又要不断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使两者能相互配合,为防爆一线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3)产品供需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服务市场尚需拓展

    目前,研、产、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业内还是主流,市场细分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形成,市场营销模式还相对单一,基本以政府采购和集团购买为主,以租赁方式的营销模式刚刚形成,专业售后服务尚未跟上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应采取一定的导向政策,扶持租赁、培训、维护等服务市场的发展。

[NextPage]

    4. 标准化方面

    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在防爆行业内逐步得到重视,标准制修订速度加快,与贯彻标准相关的合格评定工作己经逐步展开,但相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推出,相应的产品标准的制修订滞后;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标准的制订刚刚起步,防爆行业的标准化体系正在构建中。

    (1)国内标准化工作已开展,但尚未形成体系

    目前公安系统的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了主要涉及X射线检查、金属探测器、防爆毯等十几个防爆标准。此外,中国民航总局也制定了几个民用航空防爆安检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但相对于近年来逐步推出的防爆产品,相应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尚不能满足规范产品研发、应用的需要,特别是涉及防爆技术与产品的基础类、通用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已发布实施的防爆类技术标准还不足以构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2)标准制修订工作已有突破,但需急用先立

    近年来,国内制修订标准的速度加快,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批新标准正在立项或报批中,总的看,防爆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开始突破被动的局面,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但面对防爆行业的标准化资源与发展需求的矛盾,应当加强调研与识别,对急用的标准,应采取“急用先立,急用先订,急用先推”的办法;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在急需的标准项目上。如排爆服、频率干扰仪、车底视频检查仪、内窥镜等产品,在大型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成为大型活动安保的必备装备,但还没有相关标准来评价产品和监控质量。此外,一些产品标准的标龄超期,已经出现明显的不适宜,急需修订。与贯彻标准相关合格评定工作已启动,但需要更新观念并加快步伐。

    目前,用户方和管理方都逐步重视产品的评价,一些产品的合格评定工作已经开展。但由于相关法规、标准不够健全,特别是上述关键性性能指标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尚未制订,因此产品评价大多为依据企标或企业提供的技术文件进行委托检测,检测项目的实施也受到企业委托权限的限定,很难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另外,公安系统的检验实验室对防爆产品的检验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缺少对防爆探测仪器检测所使用的标准物质,这是制约检验能力提高的瓶颈。建立样品库和检测平台,都需要有大量资金支持,因此,还需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投入,为检测创造条件,加快合格评定步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