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已经遍布全球各大城市,并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快捷、方便、干净、节能等,构架于现代城市的中心,穿梭于城市客流量最密集的地方,因其独特优势而广泛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与此同时,地铁也被恐怖分子视为袭击的目标,2010年3月末的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更是敲响了全球地铁安全防范的警钟。除此之外,由于地铁深埋地下,环境封闭,人员密集、复杂且流动性大,其通风排烟和人员疏散受到很大制约,一旦发生事故和突发事件,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对政治及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影响。
在吸取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在中国城市化浪潮掀起之际地铁安全也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安检被视为地铁安全防范最重要的关口,是地铁安全防范不容忽视的部分,为此,中国安防行业网特针对地铁安检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到有多年从事地铁安检经验的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亮,请他针对地铁安检的话题,为大家分享曾经参与建设地铁安检的成果与经验,并针对目前现存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亮专访
中国安防行业网:首先请您从安防的角度,谈谈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给中国安防的启示?
陈学亮:安检作为大安防的一个分支,是预防爆炸等危害事件发生的关键一环,所以我就从安检,也就是预防的角度来谈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对我们的一点启示。我个人认为,在地铁这种高密度人群聚集(或流动)的区域,加强安检、预防危害事件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危害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在国外如莫斯科地铁爆炸案,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实国内在高密度人流区也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如上海的袭警案件。从这一点上讲,不仅是国际上存在高密度人群区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充分的问题,国内安全防范措施也存在严重不足。
从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来看,我认为国内应该趁地铁大规模建设之际,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要将安检系统考虑到整个地铁系统建设中,为后期实施安全检查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没有先期筹划,预留空间,很可能导致在需要时加装不上去,或是很勉强加装而达不到效果。
总之,我认为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未雨绸缪,先期筹划。
中国安防行业网:请您谈谈国外地铁建设中安全防范建设现状?他们有怎样的优势值或有哪些值得国内借鉴的地方?
陈学亮:我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曾去美国的芝加哥,顺便对当地的地铁情况进行过考察。记得当时地铁站都没有安装安检设施。据我了解国外其他城市地铁安检的起步也较晚,而国内地铁大多数兴建较晚,有的正好赶上临时需要加装了安检设备。所以,单纯从安检措施上看,我认为国内与国外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国内地铁安检措施起步并不晚。
但是从人性化设计方面看,我个人认为国外地铁人性化设计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印象较深的是国外地铁进口都是封闭的,留有一些窄小的闸口,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路障,利于设置安检。而他们的出口都较宽敞,并且设有应急通道,利于意外事故发生后对人群的疏散。
当然国内地铁也有自身的特色,如客流量大,高峰时期人群高度密集等,致使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将安检和应急处置系统进行综合考虑。我认为在国内地铁安检与国外齐头并进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给世界其他各国起到示范作用的地铁安检措施和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安防行业网:地铁交通常见和特殊的危险状况有哪几种?目前的防范手段有哪些?
陈学亮:我觉得目前地铁上首当其冲的危险是液体燃、爆物(液态危险品),因为地铁与飞机不同,对于液态物品的防范措施上有一定的难度。乘客登上机前可不让携带液态物品,飞机上也能够提供液态饮用物品。但是,地铁却达不到这样的条件,限制乘客携带液态物品的条件不符合实际需要。另外,就是包裹携带危险品。地铁上乘客带大包的比例要比飞机乘客带大包的比例小,一般情况下10个人中也就一、两个人带大包,地铁上主要是便携式的包,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查处。所以,地铁更大的难题是液体的检查,这块要是检查不到位是有风险的。
另外,我认为国内地铁还潜在的一些危险就是非制式类爆炸物品,最主要的就是烟花爆竹。这是城郊地铁运行中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尤其是春运和其它节假日期间。我们熟知的河北固安的烟花爆竹就比北京市内便宜很多,那么大兴线开通后,这必然是潜在的危险。当然,针对这种情况只要运用好传统安检设备就行,安检很容易将烟花爆竹等危险因素检查出来。
其次,我认为人体携带爆炸物品也可能是未来的潜在危险。虽然在国内这种情况很少,但是鉴于国内反恐最新发展态势,我们也不得不提前预防。因此,对于人体全身扫描,将来也可能会是地铁安检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我也要注意的就是我们在实施安检时,应以尽量不影响客流的速度为前提。所以应该从流程上考虑,探讨一条既能加强安检又不影响客流速度的安检方案,这样既节约成本也能使安检效果达到最优。
[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请您分析一下国内地铁安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陈学亮:客观地讲,国内早期地铁建设过程中是没有考虑到安检的,目前在建的地铁应该是考虑安全检查的。早期的如北京地铁1、2、10号线,都是因为北京奥运会需要,临时加装使用安检设备的。安检措施在奥运期间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现在才大范围的加装安检设备。
在北京的带动下,其他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铁也都在探讨加装安检设备的相关事宜。但从目前的应用上看都是后加装方式。我估计北京市新建的地铁都将会加装安检设备。就拿4号线来说,是近两年开通的,4号线在设计之初也没有涉及安检系统,但是开通前因安全需要,所有的站点都要加装了安检设备。我曾作为4号线地铁安检方面的专家,亲自参与过其为加装安检设备进行的相关工作,并目睹了4号线后加装安检设备时出现的一些尴尬的局面。4号线在加装安检设备的时候,因为有的站口出入空间有限,没有加装常规安检设备的空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加装了一些便携式的安检设备。
从我国地铁建设的规划上看,全国将掀起大范围修建地铁的浪潮,基于目前地铁安检应用的现状,我认为最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前将安检系统与地铁本身系统进行统筹规划。
二、克服安检行为不够人性化的缺陷。主要是安检设备配置的不协调、安检流程的生硬。例如前不久地铁发生拒检事件尽管也有其他诸多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我们的安检也存在一些不够合理,或让人感觉不舒服的方面.。
中国安防行业网:一所是国内较早开始做地铁安检的,那么您有哪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陈学亮:主要有两方面的经验,第一,一所是一个综合性研究所,具有各学科的专业人才,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能够给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的机场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把某个人到达机场后一直到登机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我们有将个人图像信息、个人携带物品的安检图像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样很容易对某个人实施重点检查,辨别他是不是带有危险物品。当然与机场相比,地铁不具备乘客登机的身份信息和航班信息,所以较难做到精确跟踪,但是可以通过模糊系统,对可疑人进行跟踪,这样也能大大降低安检的工作量。社会上的其他企业恐怕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我们研究所具有多年从事安全防范的经验,我们不仅在传统的安防如楼宇、场馆的电子监控和报警方面有很好的技术积累,而且我们的安全检查技术,也就是预防犯罪技术也是国内最先起步的。在国际上,我们也是排名前三的知名企业。当然,我们关键的是能够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中国安防行业网:为了有效控制爆炸事件以及其他危险事故的发生,我国地铁安防还存在哪些漏洞?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安全防范手段?
陈学亮:我认为地铁不仅应该让安检成为常态化的管理,而且应该让安检与其它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信息共享,实现每条线都有一套集安全运行与安全检查为一体的运行安全系统,让安装的安检设备能够起到实际的效果,这是目前地铁系统所缺乏的。
中国安防行业网:一所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将自己的产品应用到地铁安防建设中的?
陈学亮: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市场化行为:销售或者租赁。二是试用。
当然我认为一所不光是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而更重要的是希望与地铁建设和管理方一道把地铁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我们也希望地铁建设和管理方能够从管理上、理念上重视安全检查,意识到在地铁设计之初就为安全检查留有一定的空间。我觉得一所有义务将这种观念推行下去,我们也会努力向有关方面推行或者呼吁。当然,这不是一所一家能力所为,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中国安防行业网:一所的哪些产品和技术最受客户青睐?这些产品和技术能够为地铁安防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学亮:我觉得是这样的,一所的产品和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场合都被不同的使用者所青睐。当然,针对地铁安全检查来讲,主要有2款产品:第一是CMEX-B6550型,最适合地铁用;第二是基于有的出站口小,我们还设计了一款更小的5030型,也是非常适用安全检查的。同时,有一款液体CT检查设备更是专门针对检查液态危险品而设计的,是非常适合地铁液态物品检查的。
我们产品为地铁安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国际上也是知名的厂家之一,我们产品不光通过国内权威部门的认证与测试,而且还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美国FAA/TSA的产品检测。国际上像英联邦的国际会议一般采用我们的安检产品,俄罗斯海关也大都使用我们的产品,其他的应用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莫斯科地铁爆炸后,我们的代理商洽也正在积极与其地铁安防建设方洽谈合作业务,我们信心十足。
[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您是否认为地铁安防建设中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如安防系统与地铁运行系统之间的衔接问题等,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鉴于此,您认为要保证地铁交通的安全,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请谈谈您的看法。
陈学亮:我觉得有,但是不算严重。就拿早期建设的地铁来说,不仅衔接上成问题,就连基本供电都不能满足。我觉得这些其实都不太重要,原因主要是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到实施安检,如果在建设之初就筹划实施安全检查,那么这些都不会成为问题。
当然地铁安检系统与运营系统间还存在一个衔接问题,但是如果把安检要求定位在与运输安全一样的高度,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例如运输安全专门有一个中央控制室,却没有安全检查管理的总控室,如果有的话,上述这些问题不就全解决了。安全检查本身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要做好就要提前筹划好,我们要吸取莫斯科地铁教训,不要爆炸了我们才想着去做。最好是在建设之初就将安检系统筹划、安排进去,为安装安防、安检设备留有位置、网络和通信指挥的接口。
中国安防行业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兴起,在这样的前提下,请您分析一下地铁安防建设的前景?
陈学亮:当地铁安防提上议事日程后,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从地铁安检的需求上看,一旦意识到了地铁安检的重要性,就会设置相应地地铁安全防范措施,很重要的就是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安全系统的设计。另外,从安全技术发展上看,各种技术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将会更好应用于地铁安全检查。最后,对于我们自己来讲,随着地铁安全问题受到重视,对安检产品的需求更大,希望更多采用我们一所的全套解决方案,实施地铁安全的综合检查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检查。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也希望为国家的公共安全作更多的贡献。
中国安防行业网:据悉,目前我国关于地铁安防方面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出台,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陈学亮:关于地铁建设方面国家安全防范标准要求,国内还是一个空白,一方面是因为地铁安防起步晚,另一方面地铁也是公共交通,客流量很大,实施起来复杂度高。
在整个国家的安防建设方面,我们一所是国家的领头单位和标准的制定单位,已经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 地铁安防标准是大安防标准的子标准,义不容辞应该由我们来梳理和认真整理,我们也愿意为这个事情多做点工作。
据悉,在“十二五”规划中,地铁安防标准可能会被纳入到整个城市安防的标准中来,作为指导全国各地地铁建设的标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