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拓展迅速 近距离无线通讯迎暖市
2015/11/11 14:09:00 安防市场报
近日,银联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基于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功能的银联闪付在线下的终端布局已达到500万台,这个数字在2014年还不到300万。但在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增长率超100%的近两年中,起步较早的nfc支付并未取得令人惊艳的成绩,特别是在“后起之秀”支付宝钱包和微信几乎垄断了移动支付场景的国内市场上,nfc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而且就在近日,苹果基于nfc功能的移动支付applepay首次走出美国,进入英国市场,目前可在英国25万个终端上使用applepay刷苹果手机或手表付款,苹果在移动支付的强势推广给nfc的市场普及带来了利好。
移动支付拓展迅速,nfc更着重手机
在今年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上,移动支付成为热门话题。中国移动在会上宣布,其基于nfc的支付工具“和包”用户数已突破500万。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上使用和包app(手机钱包),用户可以拿手机当卡刷,应用在缴话费、生活缴费、收付款、订单支付、账户充值等场景中。
所谓nfc,即非接触式数据交换,比如门禁卡、公交卡均是应用此技术,目前nfc是近场支付的主流技术,用户拿下载了虚拟银行卡的手机(或银行卡)靠近识别终端即可完成付款。
在nfc领域比运营商更强势的银联也在积极布局线下的nfc设备终端。其最新透露的数字为,全国已有500万台终端设备可以用nfc付款。但实际上,如果以全国线下商业的庞大体量作为分母,500万这个数字目前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随着蚂蚁金服和腾讯微信在线下商业的激进式突围,移动支付领域的格局在近一两年发生了巨变,仅支付宝钱包一家就占到国内移动支付市场近八成的份额。目前,全国主流便利店均已对接支付宝或微信,两者逐渐将移动支付场景拓展到超市、加油站、医院、公共事务部门、出租车、餐馆、酒店等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来自手机厂商的微妙转变也从侧面反映了nfc支付受青睐度。像近日发布的魅族mx5手机,其mtouch指纹识别功能已经和支付宝对接,用户在使用支付宝交易时无需输入交易密码,手指按在屏幕上即可完成支付,nfc功能却并未提及。而在前两年,nfc还是很多主流手机在新品旗舰机发布时的宣传亮点之一。
深圳市运算通用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程浩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个人就刚买了一个魅族手机,带nfc支付功能,不过我还没有使用过。目前nfc支付还没有普及,不过手机的这个功能确实吸引了我。”
对此,深圳揣摩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部张泽伟也表示:“nfc我都没用过,要说nfc支付到底和微信支付相比起来有什么优点,个人感觉就是能和手机绑定,可能不用再扫一扫输入密码什么的,就是方便安全一点,但你要确保手机是安全的。”
nfc产业链复杂,协调成为关键
有数据显示,过去两年nfc呈现出100%增长速度,市场规模何以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2013年各大手机厂商的nfc手机大量出货,从整体上带动了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相比最近三年的市场规模数据,2012年是nfc市场的启动元年,市场规模增速同比增速达到51.92%,究其原因是nfc在国内市场低迷几年后,不断得到市场各方的认可,同时nfc产业链不断成熟,市场环境给予nfc发展的良好契机。以上因素使得国内在2012年、2013年快速进行了移动支付的布局与试点,市场规模快速提升。
nfc这一新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为全球众多通信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其他行业所关注。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试点。由于nfc技术最大的载体是手机终端,而中国目前拥有超过12亿手机用户,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因此,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nfc市场规模不断发展。
2013年全球的各种nfc手机开始密集发布,三星发布最新的galxynote3,与galaxy其他机型一样,都带有nfc功能,国产手机小米也在发布最新的小米3手机,同样支持nfc功能。
从近期发布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品牌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看到该领域的前景,争相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机,而且,从手机价格上不仅有高端智能机,也涵盖了类似小米、oppo等中低端智能机。可以说nfc功能正在逐渐向移动设备标配发展,门槛越来越低更有助于nfc业务的推广。
早在2014年10月,马云和苹果ceo库克就曾探讨过支付宝与苹果合作的可能性,applepay也一直对进入中国市场心心念念,但受限于政策等原因,applepay入华迟迟没有动静。即便在美国市场,目前applepay的市场渗透率也并不算高,但在金雅拓行业市场营销副总裁林添祥看来,applepay的全球拓展努力为nfc支付的普及大有帮助。
与支付宝和微信的扫码付款相比,nfc近场支付的上下游产业链更加复杂,从用户端往上游倒推,至少会涉及商户、收单环境(各银行与卡组织方银联)、nfc发卡方(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银行等)、第三方合作伙伴,以及技术提供方等(安全载体、应用软件、后台解决方案等),nfc的产业链长而复杂,能否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并调动其积极性是推进nfc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还是用户习惯。面对支付宝和微信烧钱补贴商户,逐渐培养起年轻用户使用手机扫码付款的习惯,无论是银联的闪付,还是中国移动的和包等nfc发卡方,都面临着nfc用户教育的巨大压力和成本。
iipa预估明年nfc产业超70亿
近日,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iipa发布了《中国nfc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nfc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到2016年预计可达到70.1亿元。同时,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预测2016年后中国nfc各种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iipa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nfc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64亿元,同比2012年增速达到264.06%,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特征。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及数据模型的分析,国际物促会iipa认为,国内的nfc市场规模在2014年、2015年增速可达到62.55%、73.99%,在可预期的未来三年年均市场增速达到55.5%。可见市场在未来三年将实现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投入发展nfc服务,中低价手机可望突破nfc导入成本过高的桎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皆宣布2014年将加码投资布建nfc软硬体平台,并将提高新型swp-sim卡采购量,以取代传统sim卡提供nfc资讯安全管理机制。由于swp-sim卡已具备nfc安全元件功能,因此当地手机厂商只需再采用一颗控制晶片就能组成完整解决方案,将大幅减轻成本负担及上市时间压力。
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力推动的可信托服务管理tsm行动支付平台在一系列测试后已接近完备,可望于2014年正式上线。不仅如此,中国移动为加速提升旗下nfc服务能见度,2014年购置机种将有一定比例强制要求内建nfc控制晶片,势将驱动华为、中兴、联想和二线oem跟进推出新机种,使nfc开发热潮蔓延至国内平价手机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国内市场来说,nfc的未来很诱人,同时也需要一套统一的业务标准,从运营商到手机厂商需要经积极行动起来推动nfc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场通讯在移动支付领域将市场爆发式增长。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将成为一种趋势,相信在这种趋势下,nfc应用将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链。
在nfc经常使用的交通领域,需要经过住建部和交通部不同标准的支持问题。从宏观来说,nfc支付需要经历tsm利益争夺,与此同时,这还是在没有考虑nfc三大方案如何选择情况下的考虑,背后的卡商、方案商的利益和产业格局博弈更加复杂。
未来nfc功能能否从一个旗舰功能变成真正的标配,如何从高端终端向中低端终端普及,还需要厂商加大投入研发力度。nfc能否大面积的商用还仍然需要看这两年nfc的市场发展,这不仅牵涉到支付领域,还涉及到终端部件供应商、监管部门等。
此外,nfc的应用场景广阔,而目前更局限于近距支付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fc的应用扩散。未来,我们能够大量地在移动支付、电子票据、蓝牙配对链接、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看到nfc的快速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