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防控 站点查控 视频监控
内蒙古“以动制动”提升治安管控能力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57%,破案数同比上升2.91%。全区命案打防水平大幅提升,12个盟市中,包头市、兴安盟等7个盟市实现命案全破。
发案下降,案发能破。这归功于内蒙古公安机关近年来创新巡逻防控、站点查控、视频监控模式,大力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动态化管控能力。
“要进一步突出整体防控、重点管控,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使武装巡逻、动中备勤常态化,做到快速反应、处置得力,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到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调研街面巡逻防控工作时说。
创新巡逻防控模式,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到街面上,最大限度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内蒙古公安机关开展巡逻防控工作的硬指标。
据了解,全区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巡逻防控模式,呼和浩特市的“网格化”巡逻模式、包头市的“四级巡控”模式,巴彦淖尔市的“三级联动”模式、乌海市的“立体化”模式等均收到明显效果。
在加强巡逻防控模式顶层设计的同时,内蒙古公安机关更加注重防控力量建设。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建成专职巡逻队伍854支,配备巡逻民警1.33万名。
传统方法与创新模式有效对接,整体防控与重点管控高度结合,实现了警务效能最大化。3月3日至12日,内蒙古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两次“震慑”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444起。
创新站点查控模式,提高安检率、协作率
结合区位特点和治安形势,内蒙古公安机关积极推进各级公路治安检查站标准化建设,严守环京等三道防线,“大物防”体系已经形成。
内蒙古公安机关倾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2012年以来,内蒙古公安厅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12个环京检查站进行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各检查站均设有值班监控室、登记大厅、物证室、候问室、装备室、接待室等功能区。
内蒙古公安机关继续深化“草原110”建设,完善边境安全防范体系,对边境口岸走私偷渡、跨境盗畜、制枪贩毒等治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同时,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警务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
创新视频监控模式,提高覆盖率、破案率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天网”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农牧区视频监控网络覆盖面,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大技防”格局。
随着视频监控警务模式的整体推进,“网上巡逻民警”通过网上视频监控平台,对供水、供电、供热等要害部位及学校、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不间断巡逻,对不同警情进行研判,就近派警,高效指挥调度,大力提升了社会治安立体化、动态化管控能力。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安装公共视频监控摄像机63.62万台,各盟市、旗县视频图像信息联网率及共享平台建成率分别达到了91.6%和54.4%,一般企事业单位要害部门视频监控覆盖率由原来的58.3%提升到88.6%。
视频监控警务模式在有效节省警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破案率。2013年,内蒙古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各类侵财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1.36%,其中现案破案率同比上升9.07%,积案破案率同比上升20.14%。
数字链接
1.33万——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建成专职巡逻队伍854支,配备巡逻民警1.33万名。
88.6%——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安装公共视频监控摄像机63.62万台,一般企事业单位要害部门视频监控覆盖率由原来的58.3%提升到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