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6月7日18时22分,厦门BRT快速公交车道上一辆公交车突然起火。造成48人死亡,33人受伤,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一辆公交车突发大火,竟然夺取了40余个同胞的生命,实在令人震惊。近年来,公交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在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厦门公交事故再次给公共交通安全警响警钟。
公共交通安全再敲警钟
公共交通工具引发的安全事故,此前也曾发生过,但如此多人因之丧生,还是令人内心难安。公交车是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次出事的公交车上,据司机回忆有80人左右,还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正如一个禽类加工厂会发生死伤惨重的火灾,出乎人们意料一样,公交车也是人们原先理解中的“非高危领域”。这些地方发生的重大事故,更值得反思。
因此,不仅厦门需要加紧排查,现在很多城市都开通了BRT快速公交,对其安全丝毫来不得马虎。城市的交通疏解,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型的公交系统,但是千万不能为了“大干快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评估。厦门的这次BRT快速公交事故,无论是意外还是责任事故,都算是一个提醒。
当然,也不排除起火可能有别的肇因。前些年的成都公共汽车燃烧案,造成20余人死亡,事后查明是纵火刑事案件。这次的起火原因是什么,也需要赶紧调查。找到安全隐患,明确责任,才能避免悲剧的再度降临。
在成都那次公交车起火事故发生后,人们曾讨论过“救生锤”问题,但那一阵风过去之后,一些城市在这方面的管理有所松懈。此外,实践表明,在公交车上仅配备救生锤,恐仍不能满足需要,欧美一些大城市的公交车,有些设计为紧急情况发生时,可扳下红色把手,将整扇车窗推开,或许可资借鉴。
BRT智能公交系统在我国发展现状
BRT智能公交系统以其投资少、周期短、运量大、快捷安全、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一度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的热点。虽然近几年来得以迅速的应用和发展,但所暴露的许多问题也使其饱受质疑。
截至2012年,全球已有近50个城市相继引入了快速公交系统,其中14个来自于中国。数据显示,我国在不到10年时间里修建了近400公里的BRT线路,就速度而言堪称世界之最。然而盛名之下,BRT自身的种种问题以及中国的城市现状使其发展前景并不明朗。自2010年广州BRT投入运营后,其建设步伐有所放缓,近两年仅有银川市完成了快速公交系统的引入,而西安、上海等城市则在多年规划后取消了BRT项目。
1、占用道路资源,降低交通效率
道路资源是开通BRT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而道路发展滞后又是我国大中型城市的通病,正是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中国开通BRT的城市遭遇到不同程度尴尬局面。为了保障BRT可以在专有道路空间上运营,我国城市采取的措施是将原有车道改扩建为BRT专有车道,而这占据了约30%的道路资源;加之常规公交车要经常在路边站点停靠上下车,有些较窄路段只剩一条车道留给社会车辆通行,致使“交通瓶颈”压力增大。如今恰逢私人汽车高速发展时期,道路负荷已很重,若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采用BRT专用车道的做法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使得交通运行状况更加恶劣。
除了降低城市整体的交通效率,增加了市民特别是非BRT市民的出行时间,享有专有路权的BRT系统与社会车辆的路权冲突也十分明显。这导致BRT刚一开通,立即引起了有车一族的强烈反应。2012年3月的西部商报称,兰州市安宁区建设试BRT验线以后,很多有车族市民反映道路资源受挤压,社会车辆的利益有所侵害,同时高峰时段社会车辆占用BRT专用车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可以说,BRT的外部效应不仅体现在影响其他交通畅通,增加整体社会时间成本,还涉及到了有车阶层与无车阶层间的利益博弈,以及公交优先和平等路权的理论纷争。
[NextPage]2、运量不足,时速偏慢
在规划之初,BRT曾被认作是一种具有可替代轨道交通的服务和容量水平的交通方式,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利用与轨道交通相比较低的成本,达到与轨道交通同样的效益。但实际数据显示,BRT系统却仅承担着中、低等水平的客运量。尽管许多BRT系统由于规划和设计等原因已达到容量极限,如高峰期出现过度饱和的现象,但平均几千人次/h的高峰时段单向客流量与理论值约0.8-2万人次/h的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广州BRT实际运量虽与该市的地铁相当,但其代价是大多数车辆的满载率过高,导致挤车胜似上战场,服务质量明显下降。
此外,对于快速公交系统,“快”作为其标志性特征,也是其吸引客流的首要亮点,应当得到有效的保障。理论上说,BRT系统采用公交专用道行驶,在交叉口处具有优先权,并实施水平登车和车外售票,平均运行速度可提高到20~30km/h。但实践中,由于道路资源紧张、车站设计不合理、信号优先权未落实等原因,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目前,70%城市的BRT时速低于国际大城市普通道路交通拥堵警戒线时速20km/h,均速最低的乌鲁木齐仅有10~13km/h。时速不达标,快速公交系统便失去了其最本质的意义和魅力,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在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并不适合建设BRT。特别是国内的老城,道路发展滞后,路面狭窄(如仅为双向四车道,运营BRT则道路占用率过高)且成方格网状(交叉口多,无法落实信号优先,速度难以保证),不具备南美城市诸如巴西库里蒂巴放射状网络的优势,通过建设BRT缓解城市客运交通的压力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相比之下,合理规划公交专用道在短期内或许效果更好,而引入地铁或轻轨则是改善公共交通的根本措施。
智能公交需要创新打造
随着计算机技术、视频信息化技术、有线宽带技术的发展与成本的下降,以及GPS/gpsOne定位技术的发展和电信运营商的3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公交智能调度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实施公交信息化的时机已经到来。目前的公交客运公司运营管理信息化出现的多个业务、多个系统孤立,多个界面、功能重叠,信息数据不能共享的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资源无法共享,无法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企业现有视频监控系统是本地监控,无法实时远程监控,长途运输的GPS定位系统只能实现位置信息的监测,无法实现业务运营管理,公交公司目前还没有正式启用智能调度系统。
以广东为例,2011年12月,广东电信珠海分公司与珠海公交集团合作,依托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及强大的平台应用开发能力,创新地打造了珠海智能公交系统。在此次合作中,珠海电信分公司创新实现公交智能调度、3G实时视频监控、车辆GIS定位、运营分析、电子站牌到站预报、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手机翼城通等多融合智能交通应用平台,在国内公交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该系统大大提升了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帮助企业实现了运营管理安全化、实时化、智能化、效率化目标,提高了城市公众出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形象。
据了解,珠海“智能公交”系统具有四大特点:国内首创的多业务融合智能交通应用平台、实现智能交通与3G手机应用的有机结合、电子站牌实现国内首创多线路同步展示,准确率高、提升公共交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数据运营和广告提高企业增值效益。
智能公交系统集中处理公交运营车辆的各种实时视频、位置、告警信息,信息采集全面、及时、准确,数据处理速度快,数据统一存储。系统可对运行车辆进行实施监控,还可对历史数据回放和分析,报表功能非常完善,可以超越传统管理模式而提供精准的分析数据,为决策支持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尤其是车辆运行实时监控功能加强了对一线驾驶员的监督和考核,提高了安全行驶的意识,降低了安全隐患。车内的监控系统为事故和案件分析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车内安全水平。运营分析功能通过对于各类车辆行驶记录、运营收入等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报表,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决策手段,提高了经营决策管理水平。
车载移动监控功能通过3G网络实现对运行中的客运车辆进行实时视频监控,若发生超载情况可立即予以纠正并录像,车内发生治安事件可立即按键报警和录像,及时作出应急反应。车辆运行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和速度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车辆位置实时监控、行驶线路管理、对司机超速与偏离线路等违章操作的告警管理等,加强了司机安全行驶的监管,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上述功能的实现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提升了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调度运营功能通过自动制定排班计划,通过直线示意图直观实时调度运营线路中的车辆等功能,实现运营管理信息化。监控中心或监控室可即时对运行车辆发出指令,要求调整运行速度,保持前后车辆合理距离,均衡运量、运力,提供更加优质、准点的服务。系统提供站台电子站牌、客服热线查询,网站GIS电子地图换乘查询,手机上网车辆位置及换乘等多种方式,24小时不间断服务,方便乘客选择合适公交线路顺利到达目的地,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结语:
吉林大火事故的具体原因虽还未查明,但为重大责任事故已无疑问,厦门这场公交起火属于什么性质,还需要接下来的调查认定。据厦门警方消息,原因是由于轮胎起火引发油箱燃烧,继而引起爆炸。那这到底是轮胎质量问题、驾驶规范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大火之后的逃生是否顺畅?公众心头有太多的疑虑,希望得到清晰解答。与此同时,公交安全再度引起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安防设备也将会更多入驻智能交通,添力平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