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焦点评论
山寨是多数中国安防企业的夙命
2013/3/14 16:31:00   安防经理

近两年来,安防业界对山寨产品的讨伐越来越强烈,似乎山寨安防产品成了影响大家生意的主要原因。其实冷静下来思考,山寨产品就是中国安防企业加工制造模式的夙命,无论在模拟时代,还是在即将到来的IP时代,山寨化是多数制造企业的核心经营模式。由产品制造山寨化导致的产业链山寨化将影响各类安防企业,因此,与其诘难山寨厂商,不如认清现实,调整好企业的定位,在IP山寨化来临的时代里做好准备工作。

谁是中国安防产品山寨化的“原凶”?

一直以来,诸多制造商和渠道商在产品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激烈的时候,都会指责山寨厂家,觉得是这类厂家助推了山寨产品现象,并指责山寨产品侵蚀了他们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其实真正导致山寨的原凶不是中国本土的山寨工厂,它们只是山寨产业链上的一个小角色,它们完成的只是开外壳模具,加工组装,往内地快速流通山寨产品的工作。为这些山寨加工厂提供“弹药”的企业,往往是上游的模组或方案供应商,这类供应商群体多是韩国或台湾企业。为了迅速扩大销量拉动规模销售,也为了避免同质化陷入市场竞争的红海,同时也省却市场拓展的成本,这些模组或方案商选择了只做产业链上一个环节的业务,即中间产品业务。这种模组或方案,并不是中国大陆本土制造商所精通擅长的,本土制造商更喜欢省研发成本和压缩人工成本来实现企业的经营。于是,一个有模组和方案的提供能力,一个有超低成本的制造能力,一拍即合,山寨就如此构成产业链。安防产品中的低端DVR,以及低端摄像机、一体机等等山寨产品就是这样出炉的。

不过,提供模组或方案的台韩企业,只是山寨的二传手,真正推动中国本土安防产品山寨化的原凶是芯片商。为何如此讲?可以看看摄像机和DVR两类产品的制造模式,有哪一家本土企业不是在芯片商给出的平台上“跳舞”?相关的CCD或芯片供应商在卖芯片的同时,也提供了配套的方案,并且摄像机或DVR制造商在芯片产品上的可选择余地小。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企业推出的产品同质化是必然的趋势。由于DVR相关制造企业可以在算法上做优化,各家能显出一定的优劣区别来,所以目前DVR企业各自还有一定的竞争本钱。随着一些芯片商越来越多将DVR制造商的技术做到芯片中去,这将进一步的推动DVR产品的同质化,目前低端DVR产品线上的山寨化已经来临。在模拟摄像机产品线方面,本土企业绝大多数不具备DSP层面上的技术开发能力,因此,各家模拟摄像机制造商在有限的芯片商,以及有限的方案基础上做出来的摄像机能相差几何?目前在IP摄像机的制造领域,虽然芯片方案的选择范围扩大了,但可以明显的发现,以低端产品线为主的芯片和方案同样分布在多数制造企业的手上,这意味着IP摄像机低端产品线上的山寨化基础已经形成。

缘何要将芯片商定义为山寨机的原凶?因为规模化是芯片商终极的追求目标,如果芯片及配套的方案只有三五家制造企业使用,芯片商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的,且规模效益也无法实现,基于这样的思路,芯片商将芯片和配套方案批发给更多的制造企业是正常的选择。但在初期阶段,芯片商的芯片及方案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它只能找优秀的制造商跟随它的芯片做产品,从而优秀制造商可以帮芯片商完善技术和方案,解决其中潜在的问题和漏洞。因此,早期跟随的制造商可能形成第一优势,但这种优势将快速的被同行跟上,原因在于芯片商不会将芯片方案卖给一家制造商。还有一种情况,即有的制造商没有优秀的产品开发能力,这时芯片商会将一些技术固化在芯片方案中,降低这种二、三流制造商开发产品的门槛,在扩大自身芯片销量规模的同时,芯片商也推动了制造商产品同质化的进程,而同质化的另一名词,就是山寨。当然,其它消费领域的山寨还包含了仿制名牌产品的意思。

因此,在追究山寨化的原凶时,一定要看清其中真正的“首犯”,“从犯”,以及实施的这一模式的中国本土山寨厂家。看清这一链条后,可以发现,其实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都在山寨的舞台上求生存,因此大家不要彼此指责,因为谁也强不到哪去。真要怪,只能怪中国本土的基础研发和工业体系不发达。即使中国本土的基础研发体系发达了,本土的上游核心技术供应商为了规模化效益,一样会推动山寨化市场的发展,例如目前切入DVR和IPC领域的相关芯片商。当然,这样会让用户享受到一定的便宜。

[NextPage]

山寨有多重的概念

前面分析的山寨,更多的是从产品同质化角度分析,因为同质化是产生山寨模式的根本原因。其实山寨还包括品牌或外观的山寨,这种山寨其实是非法的假冒行为,例如PELCO、松下、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一些机型,就曾有一些本土制造商去“山寨”。虽然这些知名企业也采取了打击措施,但打而不绝,因为市场不规范,或者有利益的驱使,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了。

至于有人提及的电子市场上柜台一条龙模式的山寨制造,这只是最低端安防产品的山寨版本,它可以满足最低端的安防用户需求,因为这类用户并不关注性能与质量,他们只在乎有这个东西来满足主管机构的检查验收,或者是实现一个聊胜于无的震慑作用。不过这类产品流传到内地市场,可能会对一些成本较大的制造商形成市场冲击。

与此同时,被山寨的不仅有硬件产品,还有软件产品。例如智能分析这种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商或硬件产品商言必称自己的产品或系统具备智能分析的功能,演示时必会展示“丢包”检测的典型技术,其实这种分析技术来源于某美国知名智能分析企业的软件包。在这种拿来的软件包基础上开发应用功能,最终整出来大家彼此雷同的智能分析功能。目前这种山寨化的智能分析功能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用户的眼前。

另外,产品贴牌其实也是一种山寨模式,这方便了工程商控制入围品牌或型号,也方便了工程商控制利润空间。为配合一些工程商如此操作,相关的制造商或贸易商积极的推动贴牌山寨模式。一旦有同行竞争对手参与竞争时,相关的入围品牌或型号会让竞争对手上下求索而不得,因为这本就是工程商或贸易商独家山寨的,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所以,虽然不少工程商或厂家在大骂山寨模式,其实大家的行为又在推动山寨的盛行,所以恨也山寨,爱也山寨。

[NextPage]

模拟与IP产品的山寨化方向

模拟产品中,山寨现象最明显的是摄像机类产品,这类产品由于CCD和配套方案供应源头有限,本土制造企业想不山寨也难,唯有在外观上做些小文章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当然,也有少数本土优秀企业在一体机方面做研发,但台湾一些企业正在快速的扶持深圳的山寨一体机制造模式,这可能会对本土一体机制造企业形成冲击。至于快球产品,由于机芯主要由外企供应,机电类技术主要由艾立克一脉相传,山寨化或者大白菜化现象已经形成。目前多数本土企业的模拟产品缺乏品牌增值能力,并且缺乏真正上档次的产品工艺和元器件配置,可以预料,模拟类产品的山寨化趋势还将加剧。只有真正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将模拟产品推到一定的高度,但这种高度还得有品牌来支撑,否则难以同山寨产品区隔开。

在目前的模拟类产品中,还有一种洋品牌山寨现象,即打着国外品牌的旗号在各类用户项目中招摇,虽然这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但各类行业用户并不知道这种情况。玩这种手法的企业,有台湾背景的企业,也有香港背景的企业,还有本土的贸易商,它们打着洋品牌赚取超额利润空间,形成用户主管、工程商伙伴、企业自己三方共赢。在较真的甲方面前,则可能要穿帮,毕竟这种山寨的假洋品牌经不起推敲,容易被揭老底。尤其目前政府项目或行业类项目较重视供应商资质考察的情况下,只要竞争对手一揭发,或者是甲方的人较真,山寨版的假洋品牌就藏不住尾巴。

在IPC产品中,高端产品要山寨化比较难,但低端产品的山寨化早已开始。早期台湾某芯片企业推动的IPC产品中,就培养了不少山寨模式的加工厂,可惜的是台湾芯片商的技术能力有限,这些跟随者后来转向了国外其它芯片方案商,也有的转向了深圳的某芯片商。当低端IPC产品制造门槛降低,规模化的需求上升时,估计各类山寨IPC厂商就正式从模拟转向IPC产品制造了。不过,一直潜伏着准备分食IPC大市场的IT或大型电子类加工制造厂,可能会迅速的以规模化,标准化,快速跟进,集团销售等模式分割IPC的市场,传统安防出身转型的IPC山寨工厂未必是大厂的竞争对手。但是,在一些差异化的IPC产品领域,有一定安防行业沉淀,且有一定DSP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的传统安防企业,可能会分割出自己的市场空间,并以此同山寨IPC工厂,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的IPC大厂区隔开来。由于IP类芯片商和方案商众多,所以IPC类的制造商山寨化形态可能比模拟摄像机类的山寨产品线更丰富一些,这种丰富将可能推动IPC往更广泛的山寨特色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流派。假如有少数芯片商快速成长一统江湖了,IPC产品的山寨格局将逃不出模拟摄像机山寨的旧格局。

以上主要讲的是监控类的企业山寨产品发展方向,门禁、报警等类别的安防产品制造,同样存在芯片或核心技术部件由外企供应现象,本土企业仍然处在加工生产的角色位置上。所以,目前门禁、报警类的外企在市场上吃香喝辣,而本土企业却在价格战、同质化的泥潭里求生存的现象就是正常结果。毕竟本土门禁、报警产品制造企业开始的时候,走的就是山寨模式。

[NextPage]

山寨环境下的本土安防企业前途

客观来讲,山寨制造模式是多数中国安防制造企业的夙命,因为多数本土企业本来就没有真正的技术底子,去自己创新谈何容易,能像DVR制造企业一样在芯片方案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优势来就算成功了。在安防监控产品往IP方向发展的时候,有软件开发能力的企业,或许能够在芯片方案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没有长期的投入和真正的技术实力是比较难实现目标的。同时,制造企业的品牌价值将是远离山寨产品的有效力量,但恰好本土安防制造企业缺的就是品牌价值。同样道理,门禁、报警等类制造企业,要跳出山寨的格局,也得提升技术功底和品牌价值,因为看看门禁、报警类外企品牌的市场表现就可以对比出本土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如果无法从技术和品牌价值上提升,那就只能接受山寨模式,毕竟中国市场对山寨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各类山寨产品对用户是有不同层次的价值的。在山寨的大环境下,提升规模优势,或者创新商业赢利模式,这是各类制造商或工程商的新思维。因为安防已不是当年神秘的安防了,当低端制造环节已经触及企业底线的时候,当大众已对安防应用有一定认知的时候,安防企业就必须考虑新的业务模式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