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生物识别的门禁考勤设备的应用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扩展着。也许在起初,曾经的一个卡式考勤机就已经让不少的单位羡慕不已。可是,就在卡式考勤机开始广泛应用不足十余年,指纹考勤机似乎也都难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了。于是,就在这此消彼长的竞争中,我们的考勤管理技术也在大步伐的迈进着。
不过,技术是进步了,但是我们对这些生物识别设备的认识是否也随之进步了呢?对于现在的这些时髦的机型,您知道怎么挑选了嘛吗?今儿个,笔者就跟您聊聊这生物识别的新鲜玩意儿到底该如何拿捏。
人流量的区分
其实说起考勤识别,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对信息和人员的把握了。有不少的单位看着信息容量挺大,但是管理起来要么就是不好使,要么就是嫌指纹仪效率太低。因此也成为不少考勤管理人员的心头之忧。其实,这除了跟机器的性能以外,大部分的原因恐怕还真是您没选对东西。
别看都是生物识别,但是不同的种类之间,他们的效率也是真真儿的不同。比如,由于指纹识别仪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信息提取,对比,甚至是误读重复等。因此,对于一般的办公室,或者是几十到几百人之间的人员管理规模来说,才是最合适的。而当人数达到近千人以上时,它的识别速度往往也会因为存储数量的增多而降低,因此,指纹识别设备在这个时候可能就力不从心了。于是,这时候就需要人脸识别,掌形识别等设备的支持。
其实,如果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指纹,人脸,掌型,以及虹膜等识别设备的工作时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因此,人多的地方选择简单的,人少的地方选择更精细的--人数这个概念则成为我们选择生物识别的第一考虑要素。
系统稳定程度
说起系统的稳定程度,客观的说生物识别中目前还并没有哪项技术能够完全的脱颖于其它技术,毕竟对于生物特征的易变特点,都是各个识别设备所头疼的难题。因此,我们队设备稳定性的判断则需要更多的集中在使用环境的特点上。
在一般的环境下,指纹识别是我们最为普遍也是公认最为稳定的识别设备之一。而对于不同的指纹识别设备来说,电容式的要比光学扫描式的安全性要更好,毕竟对后者来说采用复制的指模是无法欺骗电容式指纹头的。
当然,指纹识别仪难以识别成功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由于手指和识别芯片直接接触,因此在冬天时候尤其是北方地区,过干或过冷的手指很容易影响设备的判断能力,此外,由于人体所带的静电会有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接地非常重要的。
识别数量
对于一些人脸识别设备来说,1:1与1:N的识别选择是不少设备的特色之一。而到底两者那种识别效率更高,也是大家一直以来讨论不休的对象。
其实,至于是采用1∶1还是1∶N的识别方式,则需要用户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来定。当识别人群在100人以下时,可以采用1∶1的方式。人流量大的时候则以采用1∶N的方式更恰当。有不少的用户认为,1∶1要比1:N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其实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个认识的误区。对于当前的一些设备来说,1:1模式为了保证有更高的安全性即降低认假率,有时候会以牺牲识别认真率为代价,导致拒真率的大幅度提高,从而降低实用性和拉长了识别时间。
所以在使用中,我们则不必理会一些小小的变化,只需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属性即可,毕竟对于人数较多时,1:N的模式会帮助我们提升人群的通过效率。
使用环境的判断
对于不同的识别模式,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接触类识别模式来说,它的环境要求可能就需要更高于视频扫描类。
另外,使用者从事的工作,年龄,性别等也需要我们的关注,毕竟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行为的劳动者来说,指纹完整性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而在不同的环境中,一些烟尘,粉末可能也会对识别设备构成很大的危害,影响识别的时间与准确、因此,环境的考验,也需要我们合理的选择什么样的设备,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设备的自保。
指纹模板的管理
虽然指纹识别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很多时候也是有条件的。而模板的复杂管理则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代价",如果模板选择不好,那么这"代价"可就大了。
当前,模板管理需要用厂家提供的程序来做。有些生物识别设备可以自动对保存在系统中的模板做自动更新,减少了后期的工作量,同时又保证系统中保存的都是最新的生物特征信息。而有些门禁系统已经整合了某些生物特征的模板管理功能,可以部分替代专用管理程序,在生物识别设备和门禁系统结合使用时较为便利。
不过,无论采用哪种模板,相应的管理便利性,以及更新能力也是我们最需关注的,包括相应的备份能力等,否则的话,一台好好的识别仪,则有可能会因为模板的问题而让我们手忙脚乱。
上面这几个方面,就是我们在选择生物识别设备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在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基本上也就摸到了生物识别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决定性部位。因此,到底设备在使用中是顺顺心心,还是焦头烂额,恐怕还真就看您对这些问题的"一时之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