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于日前召开,昆明被列入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15个城市之一。为此,昆明市计划投入1344亿元,全力打造国内领先、拥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这笔资金市级财政投入约1308.4亿元,企业自筹约31亿元。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一个发达国家,现代都市发展的典型范例,拥有“花园城市”之美称。其中,健全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运输系统、具有前瞻性的交通管理与调节政策、规划性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展、人性化的设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等条件,更为“花园国家”增色不少。其公共交通系统被国民、甚至是曾经到过新加坡生活旅游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所称赞。
在昆明将建设“公交都市”的今天,如何借鉴新加坡优良的公交系统模式,便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话题。
人口众多公交发达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它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东南亚唯一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岛国。
新加坡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人口531万,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就需容纳人口超7257个,可谓相当拥挤。在这样地少人多的情况下,却拥有一个发达、畅快的公交系统。据统计,新加坡机动车总量破7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有41.4万辆,占了总数的57.7%。由于新加坡水陆交接、地理位置优越,政府又大力鼓励和扶持运输业,使得新加坡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横穿整个新加坡,从东至西不过几十公里,但公路总里程却有三千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公里,如果把整个新加坡的所有车道长度加合,总里程可达7000公里,相当于新加坡到泰国曼谷5倍的距离。新加坡公路占地面积已超过全国土地的10%,几乎等同于该国住房面积。
目前,新加坡公路干线长度超过3300公里,全岛已经构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地铁和巴士为主线,以轻轨和的士为辅助。地铁和巴士系统的日常运作交由SMRT和新捷运负责,这两家公司也同时经营轻轨和的士业务,以保证各种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结合。公共交通系统实行统一票价,成人车资,每一趟由0.73到2.3新元不等,所有系统均接受EZlink卡或零钱付款,持卡乘车可享有车资优惠。
每站点15分钟来趟车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特色在于建立了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据最新统计,新加坡已建成3000公里以城市快速路为主干、普通道路为主线的道路交通网络,而现在新加坡每天的出行人数多达10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1400万人次。
道路交通网络的效率是通过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来完成。目前,快速轨道中轻轨与地铁共计128公里,92个车站;公共汽车三千多辆,出租车超过1.8万辆,共计250条运营线路。
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网十分成熟和发达。全国形成了以83千米地铁线为中轴、两百多条巴士线为辐射、三千多个站点为扩散的公共交通网。每个站点的来车数为十五分钟一趟,早到站和迟到站时间在一至两分钟之间,从任何地方出来,400米以内必有一个站点。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支撑着新加坡的车流控制,保证了居民的良好出行环境,在出行不便的情况下,选择公共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上的机动车就相对减少,良性循环保障了道路的通畅。
小刘曾在新加坡留学,他告诉记者,才到新加坡的时候,每天早上乘坐地铁去学校,很多次都挤不上,他曾抱怨过拥挤的交通根本与这个城市太不相符,但后来他发现,新加坡的公交系统都是由政府补贴的,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都来自于纳税所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去搭乘地铁,那么对于有时的拥挤,他便很理解了。
2020年公交出行率70%
有报道显示,2006年,新加坡公路交通管理局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综合性调查,收集了公共交通领域包括乘客、司乘人员和管理层等广大公众对现有公交政策的意见和反馈,并据此于2008年出台了一部交通总体规划,决定全力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该规划的战略性主旨就是,使公交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2008年,新加坡的公交出行率就已高达59%,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新加政府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计划到2020年,把公交出行率提高到70%。
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地铁或轻轨,就是由公路交通管理局负责开发和管理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就开建了东西线和南北线两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轨道交通系统。新加坡的轨道交通长度目前已达到148公里。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地位,新加坡将继续投入巨资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从《人民公交》的报道中可以看出,2008年新加坡推出的交通总体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开建新的地铁线路并扩建现有线路。到2020年,地铁线路总长将增加一倍,达到278公里。地铁线网密度将增加为每百万人51公里。这将超越香港和东京,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相媲美。关于交通建设,小刘补充到:“我曾经去过新加坡的一个公交公司实习,当然不是去开车,是去学财务做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些公交车常年闲置在那里,是因为公司招不够人,但是公交司机的待遇并不低,后来知道这是政府根据民意调查多设置出来席位,因为在新加坡,一些人拥有大车驾驶执照但是不愿开车,这些空闲的位置就是为了这些有执照的人而准备的。”
交通规划方便出行
目前,主要开展的铁路项目有环线和市区线剩余路段,2007年开建的市区线将在2016年全面完工。该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提升周边地区前往中央商务区和滨海湾的出行效率。除了建设新线外,对现有地铁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改善。通过信号调整和增加发车次提升地铁承载能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正倾力打造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把公交换乘、轨道交通和商业站点连接起来。2020年,地铁线路长度增加一倍后,出行环境将大为改善。日渐密集的快速公交网络也会方便更多的人,确保每400米或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地铁站或快速公交站台。另外,还通过“强制为公交让路计划”,给予它们更多的道路、信号优先权,以提高公交车速,使运营更加通畅。
2010年7月,新加坡开始采用“定距”票价体系,在规定的距离内随意换乘公交车或者轨道交通等,不再额外收费。这样一来,乘客便可以自主选择最佳线路出行。该体系对于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意义非凡,也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NextPage]至前年地铁里程达170公里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修山博士曾在其文章中提到新加坡地铁建设的历史情况。新加坡的地铁系统大量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是由东向西的主干线与南北环绕线组成,系统将新建设的城镇与市中心连成一个整体,每天运送客流量可达100万人次,成为新加坡最主要的陆路交通。
近几年开始修建的轻轨系统,多处于偏远的新城,是与地铁系统相连接的高架轨道客运系统,王修山也表示:“轻轨是地铁系统廉价的延伸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地铁系统的服务范围,较大优点是高效且无噪音污染。”在1996年,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交通白皮书,根据新加坡的国情确定了交通发展的四大支柱性政策: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王修山说:“这个发展战略与政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推广价值,它进一步印证了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土地利用、交通结构、道路科学网,供给需求,战略政策的规划建设等层面来着手解决问题。”
电子警察遍布大街小巷
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这样的豪车在新加坡很常见,但是这些车却不会在宽阔的马路上狂奔,因为新加坡对车辆的行驶速度控制非常严格,所有的商用车都会在车尾标注限速,这不仅提示了驾驶员还告知了周遭的路人。
曾在新加坡旅游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管小姐,对于新加坡的私车管理很是赞赏:“在新加坡,交通系统是很发达的,私车的售价跟国内差不多,豪车的价格也差不多,但是牌照费却很贵,差不多要六万新币,在租住区也能看到很多的私车,丰田车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停车费是自购单,停半小时即要放一张单在车窗前,如果夹得不够多就会被扣罚单,一个月的停车费大概一百来块。”
电子警察遍布大街小巷、十字路口和主要干线,若是被电子眼拍下违纪,那么被罚款是绝对的事。新加坡的城市主干道都有公共汽车专用道,公交车在高峰期及规定时段内有优先通行权,但十字路口的公交专用道允许其他车辆借过通行,目的是为了加强路口通行能力。新加坡的单行线随处可见,街道上几乎有一半都是单行线,即使是有五个车道的大路也不例外。在每个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排序都高低错位,这便考虑到了每一辆车、每一个行人都从不同角度来看指示灯。
出行凸显人性化管理
当然细节上的人文关怀更是值得一提,在新加坡的一些公交车上,前后门都设有一块黄色挡板,这个板子在停车时可以拉出车外,形成一个可供上下的小坡,这就是专门为轮椅使用者提供的。
管小姐为记者提供了一个例子:“我很多次去坐公交都见到这块小板,说个例子,排队上车的时候,一个推轮椅的年轻人本来排在最前面,但是他如果把这块板子放下来将轮椅推上公车后又收回,那么就会浪费后面排队人的很多时间,所以在他将轮椅推上公车后,会自动排到了队伍的最后,最后一个上车的他又把刚开始放下的板子收回来,节省了大家很多时间。”
在新加坡,地铁、公交、都按颜色区分线路,地铁里不论什么提示,都用马莱文、中文、英文、印度文四种文字标识。而在地铁里不准许携带的物品都有明码标价罚款数额,折合人民币以后发现,在地铁里抽烟会被罚5000元,吃饭喝水罚2500元,携带易燃物品罚2.5万,榴莲也是不准携带的物品之一,但是没有处罚标价。(实习记者张星宇报道)
新闻背景
昆明试点:全国首批“公交都市”
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近日公布了全国首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名单,昆明市被列为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15个城市之一。去年昆明在申报“公交都市”试点城市时已经制定了《昆明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四年行动计划》,目前该方案还在完善中。按照计划,昆明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创建“公交都市”,而且预计各项指标还会略高于国家要求。
据了解,昆明自1993年与瑞士苏黎世市签订国际交通规划合作协议以来,历届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2011年7月,昆明启动了“公交都市”试点城市申报工作,今年3月,向交通运输部及国家“公交都市”评审专家组汇报时,获得了交通运输部领导和评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近日获得全国首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称号。
昆明实现“公交都市”后,城市主城区70%的人口居住和就业将集聚在公交走廊两侧,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出行总量含机动化出行和自行车出行、不含步行)提高到5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5标台;都市区公共汽电车专用道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改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比例达到8%;公共汽车进场率达到80%以上。
昆明将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交通引领”3个方面做文章,最终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城市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三位一体+一慢”城市大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体系,让市民愿意选择公共交通作为首选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