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技术动态
解决食品安全困境 二维码尚且难指望
2012/11/21 9:04:00   中关村在线

  这些年来,随着我们身边屡屡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让我们对自己身边的饮食有着“全新的认识”。于是,关于食品安全的监督机制的讨论也在这两年开始甚嚣尘上。也就是在最近,随着二维码的应用的日益广泛,关于二维码应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不少的用户在期待着它的出现能够改变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被动局面。不过,它是否真的能为我们如愿呢?

  二维码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尝试

  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当前在国外一般的肉食企业一般都是一体化经营的生产模式,从饲养,加工到后来的产品营销都在同一企业完成。而国际上通用的食品产品的质量控制时通过对识别制造每个过程的关键点进行标识、保存、以及管理相关的信息。通过标识和记录将动物产品与动物进行深入的联系,任何的动物产品都可以通过这套管理系统追溯到最初始的动物养殖场,从而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称可追溯性。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管理系统下,欧洲的许多乳制品企业、或者肉食企业等企业已经实现了全面的产品信息监管,使其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能满足任何一个环节的定位与监督。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危及到食品安全的任何事件。

  其实不仅仅是在欧洲。就是在我国的香港地区,类似的管理模式也已经得到了应用与认可。在2010年的6月,由深圳检疫科研部门研发的基于RFID的港深一体化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顺利通过的验收,并且在当前已经逐渐得到了应用。市民可以通过电子标签追溯所供应的蔬菜,活猪等鲜活产品的源头,使民众对自己的食品更有信心。

  在我国的广东佛山,一些超市销售的产品也都相应的被配上了二维码,使市民买了这些食品之后,可以随时随刻的了解食品信息的相关情况。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对食品的追踪,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并非是一件太麻烦的事情。而且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尝试。不过,为什么对于我们的餐桌来说,这种美好的愿景总让人感觉遥不可及呢?

  维护食品安全?二维码在我国力不从心

  尽管在我国的食品生产领域中,有不少的大型企业已经借助RFID技术建立起了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但是如果完全真正建立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却依然存在不少困境。

  信息链的衔接问题

  与国外的农业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分散。在食品生产领域中,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整条生产线的全覆盖,更多的是一种流水式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环节。因此,这就给信息的追溯工作带来很大的困境。

  尽管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其中的一个环节具有完善的信息追溯能力,但是如果放到整个食品的生产线就会变得十分有限。而一旦这种信息的管理链发生断开的话,那么整条的信息追溯体系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不过,如果要想从牲畜的饲养环节就开始进行二维码定位的话,似乎在当前的农业产业下,多少都是不现实的。

  信息管理的成本问题

  也许在不少读者的心中,食品追溯体系可能就是一种二维码的添加或者扫描。但是事实上,在这小小的标签背后,却需要一个庞大的需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持。在我国,农副产品数量众多,而且农副产品的成本在与国外竞争中也非常不占优势。因此,在本就没有多少利润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构建这套信息管理系统的费用,那么几乎相当于在自己的门前竖起了一座大山。这样的成本支出不要说普通的农业生产者,就是对于一些实力稍稍薄弱的中小型农业生产企业,恐怕也都是难以承受的。

  标准不统一影响监管效率

  当前,尽管国际对于二维码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作用已经日益青睐。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却始终缺少一个有关食品安全追溯的统一标准:在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食品种类,可能就会出现多个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不但对于日常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是出口上,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加大日常的工作与管理难度不说,同时必然会使相关的监管工作大打折扣。最终将之前的投入沦为一种纯粹的浪费。

  追溯系统谁监管?

  对于追溯系统的作用,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种详细的信息记录来了解食品的具体经历。而再直白的说,就是通过这种“明面儿”上的流程表来监督食品的生产安全。不过,如果这种用于监督的信息却是出自被监督人之手的话,那么这种监督又有什么意义?而如果需要在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限制这些信息的公正性的话,对于那些更加明确的监督或者限制手段,我们的管理部门又准备好了么?

  食品安全还靠人员监管 二维码应用需要时间

  其实,如果我们把上面的诸多因素进行统一分析的话,成本恐怕是这种尝试最大的限制因素。毕竟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成本、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来说,又有几个农民会有精力和成本去为自己的蔬菜贴好二维码,有几个消费者会为了弄清这棵菜的历史而去花费好几块钱购买一棵小小的白菜?即便我们真的需要于此了,那么我们有如何在技术和监管上让这些信息运行的更顺畅?

  所以笔者认为,当前解决食品问题,关键不在于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技术,而在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监管力度。毕竟指望一项还比较昂贵的技术,在短时间普及在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上多少有些不现实。而如果监管难以到位的话,这项技术即使普及也终究难逃笑柄。所以对于我们的食品安全,廉价的监管远比昂贵的技术更重要。

  当然,我们更没有必要因为二维码的一时困境就否定在食品安全的巨大作用。毕竟作为一项现代化的技术,它在食品安全的应用终究会成为必然。只是在尝试中,我们需要多给这项技术一点时间,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多给这项技术一些支持,促进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更广泛应用。在当普通百信、当最基层的生产者从心底认可这项技术时,二维码下的食品安全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