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高端访谈
倾心打造安防品牌 服务于轨道交通安防
2010/6/24 9:09:00   www.21csp.com.cn

——北京市警视达机电设备研究所刘镇涛副总经理专访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国家投资政策的带动,中国城市化轨道交通建设将迈入新的里程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6个城市正在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与此同时,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相连的安全问题逐渐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于是,轨道交通领域为安防行业带来了一片发展的蓝海,可是,这个市场的给安防的机遇的在哪些方面?在参与轨道交通安防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角逐?……带着以上问题,我们采访了在这轨道交通安防领域有多年从事经验的北京警视达机电设备研究所刘镇涛副总经理,他为我们精彩演讲了他熟知的轨道交通安防建设的情况,以下是具体内容:

    中国安防行业网:据我们了解北京警视达多年专注于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建设,与轨道交通行业有着深层次接触,我们首先请您从总体上谈一下中国轨道交通安防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刘镇涛:正如你们所了解,警视达已经在轨道交通行业打拼了很多年,开始涉足这个行业是在1998年,当时我们也算是第一批进军轨道交通的安防公司。1999年,我们承接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车门监控显示及网管部分工程,从此,开启了轨道交通行业“之旅”。这十几年里我们陆续参与了北京、天津、成都、重庆、西安、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安防建设,而警视达也逐渐成为一个品牌在轨道交通运营CCTV及公安视频系统占有相当的比重。

    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给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敲响了警钟。此前,国内对于轨道交通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不是十分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例如,我们早期做过的北京城铁13号线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工程,全线共有16个车站,每个车站大约10个点位,全线投资额大约300万。但自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国内对于轨道交通安防的重视度及投资力度都呈上升趋势,视频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比重相应的加大。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当地政府花了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视频录像中找到了该犯罪嫌疑人。这个事件的发生警醒了世界各国,也包括我国在内,它提醒了我们地铁公安系统建设应该尽早提上日程。此后不久北京市政府部门就伦敦爆炸案特别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要加强轨道交通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轨道交通系统中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概念随之诞生。

    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轨道交通视频系统分为两部分,运营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和公安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各站点综控室——OCC——TCC——应急中心;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各站的公安值班室——(每7、8个站设一个派出所)派出所——公共安全交通保卫总队——应急中心。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在地铁运营中属于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则属于地铁公安系统的一部分。

    从安防行业角度来看,轨道交通在视频监控系统、安检系统、门禁系统、实体防护系统以及未来的爆炸物品探测这几方面的投资是比较大的,对于入侵报警系统还很少,北京轨道交通中只是在1、2、13线装有一些入侵报警系统,其它线路应用很少。门禁系统主要是针对轨道交通内部管理,监控、安检和爆炸物探测主要是针对公共安全防范。从未来的投入情况看,安检和爆炸物探测将在轨道交通中获得较大的应用。

    中国安防行业网:我们知道今年3月末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的发生让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轨道交通安防建设,那么,与国外相比,我们的轨道交通安防建设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刘镇涛:在莫斯科地铁爆炸案之前国内的地铁安防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级别,北京奥运会后,尤其是国庆60周年之前,因为新疆2009年“7•5”事件所致,北京对于轨道交通安防尤其是对于新线的建设已经提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具体来讲,前端运营和公安公用,平均每个车站规模都保持在100-200个点位之间,相当于以前的10-20倍,要求实现监视范围无死角、无盲区;两套存储系统为运营和公安服务:运营系统一般要求存储为7天,公安系统存储为15天。根据公安的需要,每个站至少设4路视频分析系统。在过去视频系统只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投资较小系统,但是现在从投标额上看可以占到整个通信系统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设备选型上,我们在前端、录像存储、编解码系统等设备上都是 “择优”而用,同时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为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了多种定制设备,满足逐步完善的行业需求并节约了机柜内空间。一些参观过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国外合作伙伴,都被指挥中心的规模和气势所震撼,他们根本没有见过如此集中和庞大的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还有一次我到香港参加一个业内会议,会上与同行交流某些产品的应用情况,结果大家发现我国一条地铁线路视频系统设备的投资相当于印度一个城市的视频系统的投资。可以说,与我考察其他国家轨道交通安防建设情况上来看,我们国家的地铁安全防范投入力度很大,安全防范措施也是相当超前的。

    从目前的防范手段来说,爆炸事件在国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国内轨道交通中人流的高度聚集,也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危险。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人流量大,某些程度上只要一点小情况的发生就可能造成人群的恐慌,致使人们盲目逃窜,造成人流的拥挤甚至踩踏事件发生。这种事件也是发生过的。设想如果当时有很好的疏导系统或者设备,那么这一幕就不会发生,从一点上看,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流监测、疏导的问题,我们也在积极参与相关事宜。

    中国安防行业网:据我们所知,国外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和日本等地铁客流量也非常大,他们人流密集程度不比国内的小,那么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手段来分流的呢?

    刘镇涛:日本地铁人流不比国内地铁少,但是日本的通道普遍修得很宽。香港地铁也是,通道比较窄小,但是地铁列车宽度较大。我们与香港还有一个不同就在于自动扶梯上,香港的扶梯是4部扶梯并排,每部扶梯的宽度只限一人通过,而国内基本上是2部扶梯,每部扶梯理论上可以并行2人。而且香港地铁扶梯有一定的倾斜度,他的速度快于我们的。所以,这么看来,我们电梯的输送力是远远小于他们的。运输速度慢就容易造成人流滞留,大量聚集,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吧。

[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从您刚才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铁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的因素,所以也给安防企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那么贵公司针对轨道交通安防建设做了哪些努力?

    刘镇涛:我们接触这个行业比较早,一直在跟地铁的最终用户单位进行深层次交流。时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也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在不断克服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引进一些新技术,自主研发一些适合轨道交通的定制设备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多年来一直为轨道交通建设服务的原因。

    另外,我们在某些线路的视频系统建设上开创了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先例,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如,北京地铁5号线公安系统建设在全国开创了两个先例: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是第一条使用视频分析的线路,可实现对可疑物品探测、有效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等。也就是从这条线开始,国内的新线建设陆续启用了视频分析系统。与此同时,我们还参与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视频监控标准的编写。
    第二:使用了M2/M4双编的数字编码器。当时在国内也是第一例。我们引进的是以色列NICE公司的2/4双编视频编码设备以往的视频编码设备只能编制一种格式:MPEG2清晰度虽好但数据量较大,不便于存储和在带宽较小的网络中传输;MPEG4格式,虽然数据量较小但图像清晰度相对低不利于大屏幕显示。以色列NICE公司生产的编码器能够同时编制两种格式:MPEG2用于视频传输和显示、MPEG4用于视频储存,二种码流的图像分辨率均可以是D1。2/4双编的数字编码器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工程需要安装2套编解码器才能实现传输和存储的问题。目前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都建议采用2/4双编的数字编码器。

    中国安防行业网:能否具体讲下贵公司为轨道交通中特殊需求而研发的产品或者技术?他们能起到哪些效果?

    刘镇涛:例如针对轨道交通中监控设备的管理问题。记得2008年上海地铁上发生对“地铁情侣亲热的偷拍事件”。北京地铁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利用云台去观看站内液晶电视,因为该电视有时会播放体育比赛,用本应该监控危险或者违法行为的探头来看“电视”。针对此事,地铁运营部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针对轨道交通工程中同一级别多个人员对云台控制不易管理的问题,我们专门研发了云台控制信息动态字符叠加的技术。动态字符叠加的功能可以直接在云台摄像机图像上叠加操作员名称,该操作员名称将一直驻留在图像上,直至被下一个操作员的控制所更新。这是我们公司在北京地铁4号线工程中开发的一项全新功能,此后在八通线公安中也成功应用,并在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

    对于这些设备,因为不能创造很高的经济利益,很少有公司愿意去研发投入,但是我们作为轨道交通安防行业建设多年的合作伙伴,我们的目标就是切实为地铁的安全服务,所以我们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去不断研发一些新产品。

    中国安防行业网:从您的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轨道交通安防与普通的安防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那么还请您谈谈这其中的区别?

    刘镇涛:首先,从网络架构上不一样,一般楼宇监控都是集中式,所有的摄像头都集中到一个中央控制室;轨道交通采用分布式架构,以车站站点为核心,将每个站点的核心串到一条传输系统上传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相当于它的客户端。
    其次,设备的选用不同,普通楼宇的设备选型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但是轨道交通的设备选型以可靠为原则,这样的设备配置是与轨道交通的特点密不可分的,轨道交通视频图像系统建设周期长(一般从招投标到竣工需要2-3年)、建设初期现场环境恶劣(无正式电源、电压不够、灰尘大、潮湿等)、正式运营后设备不允许断电,检修需要在停运后(1:00-4:00)由于这样的工程特点就要求设备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通过使用高端品牌和高端成熟设备或有轨道交通开通案例的设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国产设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指标虚高是导致在轨道交通中应用少的直接原因。
    再次,从安装路径上的不同,轨道交通中,尤其是地铁在地下,所有的线路都在顶端,所以摄像机全部采用吊装,不可能像楼宇监控一样壁装。
    最后,设备的防护等级高于楼宇监控,轨道交通中尤其是地铁里面灰尘很大,列车刹车时带有油渍,可以说环境相当复杂。这样对地铁中摄像机防护罩的防护等级要求很高,一般的防护要求是IP66,最好是IP67。这种情况在楼宇监控中很少见。

    除此之外,轨道交通中采用的各种设备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设备与列车、广播、安全门都为同一级别的一类设备。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与轨道交通的其他子系统有很多交融之处,一旦视频系统设备出现故障很可能影响到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转,则会给轨道交通运管各单位带来严重影响,所以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对于系统的后期维护我们很重视,会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巡检,防患于未然。另外,我们研发的网管设备可以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报警。这样也就做到了双保险。

[NextPage]

    中国安防行业网:目前我们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安防元素,如安检设备、监控探头等,那么安防这些系统间是不是处于一种联动状态?

    刘镇涛:轨道交通中的视频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安检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爆炸物品探测系统目前还都是各自单一的系统,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联动。若各部分能联动起来,便能更好的实现智能报警、智能应急预案,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调配,从而能使我们轨道交通的安全指数更上一个台阶。如新疆的“7•5”事件,如果当时有智能视频分析管理平台的话,是可以提前报警,并实施应急预案,根据情况调配警力,遏制这起恶性事故发生的。可是目前往往是事故发生了,才去调录像资料。如果这样只上硬件设备而不去充分利用它的潜在价值,这样投资回报率就不会太高。


    我公司作为安防行业的先行者,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目前我们正在推广综合安防管理平台系统的应用,这是一套完整的安防系统,包括三部分内容,前端信息采集、控制和关联、响应行动。前端信息采集包含访问控制子系统、视频子系统、周界入侵报警子系统、位置追踪(RFID、GPS)子系统、应急报警子系统、环境检测子系统、通讯(对讲和手机)子系统;控制和关联包含地理信息系统(GIS)、各系统网关、各服务器及软件;响应行动:大家都知道突发事件是如何产生的,但往往不可能知道它们将如何结束,利用先进而便于使用的规划与工作流程工具,安保人员甚至可以开发出最为复杂的常规与紧急状态的响应工作流程;可以部署和监控预先规划程序的状态并使用全部类型的通讯系统发送多媒体信息;利用预演程序,安保人员可以模拟报警和突发事件进行实际演练并帮助发现现有程序的漏洞。希望我们的系统能受到相关单位的青睐,并能在全国广泛应用。

    中国安防行业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兴起,在这样的前提下,请您分析一下地铁安防建设的前景?

    刘镇涛:从所接触的环境来看,我们都能明显感觉到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浪潮来袭。据悉,全国有26个城市将要修建轨道交通,每个城市至少将建4条线地铁线路,那么全国范围至少有104条线路将要开始建设。就北京而言在2050年前将开通33条线路,总公里数将达1000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所有轨道交通线路的总长。众所周知,这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将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目前这块市场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令我们堪忧。比如市场的无序竞争,某些资历尚浅的行业公司,在工程经验上处于劣势地位,利用冲低价进而降低系统品质来占领一席之地, 最终损害的还是用户的利益。作为有着十几年行业经验的老牌公司,我们还是会坚持走自己的路,为用户着想,构建性价比较高的优质工程,我想这样总不会错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