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眼中,大型超市的食品曾经是让人放心、可以信赖的,然而,随着近几年来,超市内频繁曝出食品的安全事件,超市的形象也一落千丈。超市食品如何监控?经过调研后,辽宁大连市政协委员李锦提出了“在大连各大超市运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建议。
李锦调查发现,目前大连超市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不相适应”:一是超市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规模形象不相适应。顾客、工商、卫生等部门也经常在超市发现不合格生鲜食品、过期食品。二是超市的食品安全管理与当前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超市没有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上市食品检测机制,并且存在不检、少检、误检现象,检测结果随意修改,检测台帐突击补录,应付检查。三是不法分子制假售假的手段愈发隐蔽和多样化,工商部门对于食品的监管有许多还停留在“望、闻、问、切”的阶段。即便是已经广泛运用于农产品领域的快速检测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也存在着覆盖面狭窄,精准度较差等缺点,检测范围局限于蔬菜农药残留和水发产品PH值速测。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吊白块等违禁添加剂问题,快速检测对此却无能为力。四是大连各个超市检测数据互不关联,单个超市检测数据无法反映整个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大量的超市自检和工商部门快速检测数据无法整合,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导致信息资源浪费,无法适应信息化共享、联网、快速反应等要求。
李锦提出,大连市工商部门应针对全市经销生鲜食品的超市,构建一个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平台,让“消费者送检、经营者自检、工商部门快速检测、法定检测部门定向监测”同时实现的网络系统。数据采集主要由超市、市场来做,由他们指定专职人员每天进行食品检测,系统直接生成并上传检测结果;这个结果录入系统后,工商部门进行整理,发布公共信息,到超市采购的老百姓就可以登陆相关网站,查询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