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要闻
河南省虞城县:社会稳定促和谐发展
2011/11/8 13:51:00   河南文化产业网

    从发展中改善民生

    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来抓。2005年以来,该县取得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和招商引资工作两个“五连冠”。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30亿元,同比增长12.3%;投资、消费、自营出口分别保持22%、18%、68%的增速;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和最佳投资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平安建设先进县、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县。全国远程教育商务信息资源整合现场会、全省县域经济座谈会、全省“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建设现场会暨县(市)长论坛等国家、省、市十余次现场会在虞城县召开……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财政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千方百计予以解决”,虞城县县长何振岭如是说。该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都确立十件实事,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城镇改造、居民饮水、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热点问题。投资4060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投资2123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投资2200万元,解决了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1至9月,该县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7.92亿元,转移农村人口1.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4%。完成“城中村”改造16个,面积89.2万平方米。保障房工程共争取国家资金1.68亿元,两个廉租房项目、1个经适房项目、1个棚户区发行项目和4个公租房项目正在施工。购买公益性岗位480个安置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36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830人,输送各类务工人员2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2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2.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2.9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到43.94万人,参保率为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91.69万人,参合率92%。发放城市低保114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12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40.7万元。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从稳定中谋求和谐

    “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虞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闫长安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为此,该县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建立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坚持源头治理,着力在化解社会矛盾上求先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上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求,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目标考核,促进制度落实。近年来,该县新开工项目较多,涉及面广,但经过稳定风险评估,采取相应措施,所有项目均进展顺利,达到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没有引发不稳定问题。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县和乡镇均设立维稳办,每个行政村明确一名包村干部和一名公安干警和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作为村级矛盾化解员,负责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达到了“一村一干一警一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大防范”活动,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干部干警共入户走访群众26.7万多户,发放宣传单14万余份,发放联系卡26万余张,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63起,化解1412起,化解信访积案25起。县四大班子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532批次2336人。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虞城县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虞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制度,建立了一支50人的维稳应急处置队伍,增强了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服务为先,着力在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中谋突破。该县设立了社会管理创新8个具体项目和33个子项目,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项目要求、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初步形成了由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成立了县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建立了全面覆盖、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1.3万多名流动人口、7897户出租房屋实行了信息化治安管理。采取跟踪、回访等措施,对2008年以来的536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安置帮教,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在利民、杜集等5个乡镇开展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乡村两级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心,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力量功能前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坚持打防并举,着力在加强平安虞城建设上显实效。全县公安机关积极推行警务机制改革,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社区(农村)警务室86个,下沉152名警力充实到警务室,组建了1486名农村治安协管员队伍,将警务室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全县共投资2700余万元,建成具有“110、119、122”三台合一报警功能的县级监控指挥中心,在居民小区、繁华街道、乡镇政府所在地等新安装3000多个视频监控探头,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企事业单位视频监控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依托村(社区)警务室在86个村(社区)建立视频监控平台,安装监控探头268个,安装“手机大喇叭”、“平安互助网”等农村技防设施805套,村级覆盖率达到100%,各类技防设施入户率达到90%以上。在人防方面,城区以交巡警为主,以50人的城区专职治安巡防队和50人的女子巡防队为辅助,构筑了“乡乡有组织、村村有队伍、户户有人看”以及“家家都是报警点、人人都是联防员”的农村治安防控格局,形成了“发案明显减少,秩序持续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局面。

    从和谐中跨越发展

    县委书记张新说:“和谐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内可聚人心,增强活力;对外可提形象,增强区域竞争力。因此,我们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确保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实现动态的、可持续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近年来,该县始终把维稳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大背景、更高的目标中去研究和部署,树立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等要素于一体的“大稳定”、“大平安”、“大和谐”理念,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权益保障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公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今年1至9月,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9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92元,同比增长24.3%。完成投资50.2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其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4个,合同引进省外资金71.3亿元。

    如今的虞城,处处呈现勃勃生机,经济社会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弯道超车”的突破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