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
7月25日,几位刚刚确认亲人遇难消息的亲属伤心痛哭
记者26日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了解到,该起事故死亡旅客赔偿金标准已确定。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故每位死亡旅客的赔偿金将依据国务院《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和《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由事故赔偿金、一次性专项帮扶款以及爱心捐助款构成,总计人民币50万元。
23日晚间,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原属双屿镇)境内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目前已造成39人遇难。
[NextPage]7月26日,一位护师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药。
温州公布首批“7·23”动车事故遇难人员名单
温州市警方26日公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第一批遇难者名单,共包括28人。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名单中,浙江籍17人、福建籍7人、安徽籍1人、河南籍1人、天津籍1人、意大利外籍1人。
[NextPage]
7月25日,护士在病床边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安抚。
“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名单公布
温州市卫生局应急办26日下午公布的“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名单显示:温州市11家医院共收治伤者192人,其中14人医治无效死亡,59人已出院,一人转外地医院,现住院人数为118人。
温州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布的伤病员救治情况统计表显示,截至7月26日中午12时,在住院的118人中,11人为危重病人,20人为重症病人,轻伤87人。
根据统计表中现有的籍贯统计,救治的伤病员中共有外籍人员三名。其中一名意大利籍女性入院前死亡,意大利籍男性潘约翰重症,美籍华人曹立衡重症。
统计表显示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仍属危重病人。
[NextPage]“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目前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救治她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目前不考虑对她进行截肢手术。
项炜伊的主治医生、该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星隆在26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小炜伊的情况在一天天进步,所以目前医院不会考虑为她做截肢手术。
陈星隆说,25日上午小炜伊的左脚血供情况还不太好,脚趾灰白,但当天下午血供有了很大的改善,26日上午就已基本正常了。
小炜伊23日和父母乘坐从杭州到温州的D3115次动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从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追尾。她的父亲项余岸、母亲施李红在事故中双双遇难。
24日17点40分左右,搜救人员在高架上的半节车厢内搜救时发现她,随即将她送往温州解放军118医院救治,当天晚上8点左右她被转往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继续抢救。
[NextPage]7月25日,重症监护室内的项炜伊左腿被包扎着,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其血液循环恢复情况。
该院副院长唐疾飞表示,小炜伊的小腿解压手术很成功,小腿血液循环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身体各项包括肾脏在内的指标均已正常。
据介绍,在未来几周内,小炜伊还会接受两到三次手术。此前医生对她的小腿进行切开解压,但仍未缝合伤口,接下来将根据小炜伊的身体状况进行缝合与植皮手术。
但唐疾飞表示,即使小炜伊能保全双腿,挤压综合症造成的肌肉坏死也可能影响小炜伊的腿部活动功能。
陈星隆说,小炜伊现在意识清醒,能辨认自己的亲人,而且能同周围人交流。目前她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经常叫“妈妈抱”。
他说,考虑到小炜伊的身体状况,目前还没有告诉她父母遇难的消息。小炜伊的奶奶也来探望了她,但因为伤心过度两次晕厥。
[NextPage]针对一些媒体有关铁道部领导离开温州回北京汇报,致“7·23”事故分析会推迟的报道,铁道部作出回应。
据铁道部有关人士介绍,国务院已专门成立了“7·23”事故调查组,集中了各方面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统一负责事故分析及善后工作,铁道部也派出一名副部长参加。目前,事故调查组正在事故现场,紧张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有铁道部领导离开温州,影响事故调查分析的情况。
[NextPage]7月24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一名从D301次列车上幸存的记者鞠躬致歉。当日,铁道部召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NextPage]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NextPage]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NextPage]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
[NextPage]7月26日,一位遇难者亲属在事故现场抹去眼泪。她的亲属遇难前坐在最后一节被运走的车厢里,遗体已经认领,他们试图寻找遗体的残缺部分。当日,几位遇难者亲属来到事故现场,试图寻找遇难者遗体的残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