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公安科技迈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今天,当来自全国公安各条战线的科技精英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带着美好的构想,出席在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公安科技盛会时,回首“十五”期间,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辉煌与成就,展望“十一五”公安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越发感到,公安机关要全面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依靠科技;公安机关要赢得动态化社会治安管理的主动权,必须依靠科技;公安机关要切实控制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必须依靠科技;公安机关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还是要依靠科技……
事实证明,公安科学技术的创新,将是公安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毫无疑问,“金盾工程”自2001年国家批准立项以来,经过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一期各项建设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于2006年11月16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金盾工程”组织严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实用并有所创新,工程质量较高,应用效果显著;规范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降低了警务工作成本,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了打击犯罪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了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金盾工程”一期建设提高了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形成了三大亮点:一是建成全国性的八大基础数据资源库,建成覆盖主要公安业务领域的60个应用系统,开发出综合查询、搜索引擎、请求服务等重要应用手段,初步形成“信息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账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信息化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了执法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建成覆盖各级公安机关的信息通信专用网络,基本实现了数据、语音、图像的同网传输。目前,全国公安机关联网计算机超过80万台,每百名民警拥有联网计算机47台,基层所队连通率达到90%以上。三是建成了全网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访问控制系统(PKI/PMI系统),制发数字证书70余万张,衔接改造应用系统230个,提高了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如果说“金盾工程”的亮点频频,那么,“十五”期间,一批制约公安工作的技术难题被成功破解,也是可圈可点。
据记者了解,“十五”期间,公安部共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75项,争取经费7583万元,比“九五”期间分别上升47%、72%;立部级项目772项,争取补助经费2590万元,同比分别上升62%、56%;有297项科研成果通过公安部鉴定或验收;有245项科研成果获得部级奖励,其中19项获得国家级奖励。各地公安机关还主动开展地方科研立项,积极争取资金,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丰富了公安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种类。大批科研成果的取得,破解了许多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检验试剂的成功研制,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公安部共颁布实施717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是“九五”期间的四倍多;标准制修订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法庭科学DNA实验检验及数据库建设”系列标准获得了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除此之外,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把人才作为公安工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大全警科技培训力度,全警科技素质显著提高。一是高度重视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信息通信保障技术四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目前,四支队伍已达到8.9万余人,约占全国总警力的5%。二是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体民警的科技应用技能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技能有了质的提升。第一批21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在两年建设期间,对26万名民警进行了科技培训。三是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仅2005年就组织192个技术交流团赴国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果丰硕的优秀科技专家,他们用忠诚和智慧推动了公安科技工作的发展进步。被授予公安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崔道植、姜廷顺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曾几何时,民警执行任务时,有苦说不出的“窝囊”,在经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较为突出,但在广东沿海也不例外。有一次,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黄龙云组织开展打击走私工作,当时犯罪分子用的是“大飞”,民警用的是“公边”,不追则罢,越追越远。由此不难想像,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专政机关,以如此简陋的装备和以现代化、高科技作为犯罪手段的犯罪分子较量,连追都追不上,又怎么能谈得上打击走私呢?
黄龙云任佛山市委书记后,到公安机关调研时强调,佛山每年有100多亿自有财政资金,应该让公安民警在与犯罪分子斗争的时候、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时候,使用当前我们能够买到的最好、最先进的公安装备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安工作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只有确保公安民警的装备始终比犯罪分子、犯罪团伙的装备高出一个台阶、高出一个水平,才能实现公安机关的使命,实现党委和政府的要求。
正因为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中,有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公安科技投入逐年加大,才使公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高。一是积极开展信息中心建设,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和93%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已经建成信息中心,基本形成信息网络运行支撑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开展情报信息中心建设,着力加强对情报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综合研判,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三是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建成DNA实验室159个,2004年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的毒品、毒物检验室和生物物证检验室率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2006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13个专业实验室整体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四是大力推动检测中心建设,北京、上海两个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检中心已升级为国家级中心。五是高度重视科技装备建设,许多地方公安机关已经拥有多功能现场勘查车、DNA测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有力地支撑了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全国共建成公安专用移动通信系统2440套,有269个地(市)级公安机关、873个县(市)级公安机关建设了350兆无线集群系统,平均每百名民警配备移动通信台31部,切实提高了警务活动的机动性;一些地方公安机关还配备了警用抓捕网、警用催泪喷射器等特种警用装备,有效提升了警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南京、郑州、三门峡、武汉、广东、深圳六个地方成立了警务航空队,装备警用直升机近20架,切实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形形色色隐蔽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面对社会犯罪呈现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面对犯罪行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对抗性的趋势,传统的公安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记者采访杭州市公安局的代表时,他们对三年前的一次所谓“口袋行动”,仍然感受颇深。
2003年8、9月间,杭州中心城区在连续六个周六的上午,发生了一串飞车抢夺系列案件。两名犯罪嫌疑人驾驶两轮摩托车连续实施抢夺妇女金项链案件40余起。案件发生后,在老百姓中引起恐惧。为此,杭州市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尽快侦破此案,消除隐患。根据有关领导的意见,市局打击街面犯罪小组和刑侦支队按照案件串并所获得的规律特点,组织了各城区分局、市局相关各警种近400名警力,连续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口袋行动”,对犯罪分子进行围堵抓捕,但动静不小,投入的警力不少,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年的9月28日,杭州市局打击街面犯罪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登录浏览外地公安信息时发现湖州德清县公安机关抓获了一名叫“张爱功”的飞车抢夺妇女金项链的嫌疑人,同时还另有一名叫“易善红”的同伙脱逃。侦查员随即与德清警方联系,经过分析比对和提审,证实张、易就是杭州系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投入了那么多的警力没有破案,而通过网上的一条信息,却将犯罪分子抓捕归案,杭州刑侦战线的精英们坐不住了。经过努力,他们自主研发的以“搜神”为内容的“网上作战”系统,投入使用后,已引起公安部高层的关注。
记者欣喜地了解到,各级公安机关通过科学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紧密融合,不仅提升了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而且增强了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一是增强了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2000年至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利用刑事科学技术侦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13.9%。二是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各地公安机关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十五”期间,在全国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建成报警与监控系统21万多个,预防、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0余万起。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大力推进报警和监控系统的社会化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三是增强了行政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在交通管理方面,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证照办理效率;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初步实现了“业务处理流程化、证件制作数字化、信息交换自动化、数据共享网络化”;边防、消防、警卫等部门的科技装备水平也大幅度提升,科技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强110指挥中心建设,截至2006年底,已有83.5%的县(市)、51%的地(市)公安机关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浙江、河南、上海、海南、宁夏、福建、安徽等地已全部实现“三台合一”,有效地提升了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