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产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时期,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足以立足千变万化的市场,不少企业开始通过扩充前后端产品线,完成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与此同时,IT、物联网、家电等厂商进入安防行业,开始颠覆和冲击到原有的产业格局。“一石激起千层浪。”跨界下,会给安防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互联网大潮下的跨界安防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制造工艺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做出一款外观轻巧、功能强大、价格又低的摄像机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那么如何能让这款摄像机在家中工作并实现远程管理? 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利用 “互联网” 。
家庭是互联网安防设备的应用对象
既然互联网安防有诸多优点,传统视频安防是不是将要被互联网视频安防所取代呢? 个人认为,当然不会。
一是互联网视频安防设备主要面向家庭用户 ,在设计上主要突出性价比,家用设备要求外观美观,结构轻巧,这也造成了设计上必然会有一部分功能的牺牲,相比行业专用设备, 在性能与环境适应性及稳定性上还有不少差距,价格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二是行业用户为了保障视频安防数据安全可靠一般采用视频专网传输,并配有专属的存储服务器及管理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均要放在专业机房或者部署在用户自建私有云上。而家庭用户所用的互联网视频安防数据都是跑在Internet上,数据保存在互联网公司运营的公有云上。这对于要求数据安全和私密性的行业用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第三,行业解决方案中系统架构定义从前端、站端、平台、存储一系列产品形态有着严格的功能划分 ,相比互联网视频安防几近扁平化 (前端+云)的结构要复杂的多。
最后,行业用户需求特定,软件功能比家庭市场要丰富和专业得多。
伺需而变,适应互联网的发展
那么,传统行业制造商如何适应互联网视频安防市场? 在提供互联网视频安防解决方案中,互联网公司与设备提供商有着严格的责任划分,互联网公司负责产品的宣传与业务的推广 、云平台的运营以及用户的管理等一系列线上环节,设备制造商负责设备的制造、软件的对接、渠道管理以及供应链一系列线下环节。当然也有大型传统安防制造商独立运作互联网视频安防公司的,但内部组织架构各部门的分工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其实, 对于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传统视频安防制造商来说,互联网公司拥有众多的用户资源,相对设备商来说,具有更高的话语权。 在同样能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互联网公司有选择设备供应商的权利。这就要求设备供应商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及外观设计、价格上拥有更多的竞争能力。同时,应能与互联网公司一起研究更具有特色的业务模式,形成比较牢靠的捆绑模式,在利润分成上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平衡点。再者,互联网视频安防市场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消费类电子市场,在需求响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上要适应用户不断提出的变化。这对传统设备制造商严格复杂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货、库存、维保等流程上的改进是个不小的挑战。
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用户需求也以破竹之势挑战着科技厂商的神经。得用户者得天下 ,强强联合,复合的经营模式适应了这个市场的快速变化。用户看到的是一个扁平世界,跨不跨界还显得那么清晰吗?
跨界融合催生安防产业新模式
安防技术和IT、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快速融合,吸引了众多IT、物联网、家电等厂商跨界进入安防行业,与传统安防企业展开竞争。尤其是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智能家居民用市场的巨大前景使得这个产业链开始变大,但是如何来切分这个市场蛋糕还有待探讨。
传统的安防行业正在往纵深发展。规模效应和客户群的不断扩大,从行业专业应用走向消费者领域; 同样,高清技术和智能分析以及安防运营,也让安防业进入一个更快的高速通道。总体而言,进入安防高清、智能、民用的时代,大数据架构下 ,安防产业会构建核心的 “云、管、端”模式。
云: 安防企业运用自身平台的软件优势,叠加大数据计算、 应用, 积极切入智慧城市领域, 形成B2B模式,与各大传统领域的TSP (增值服务提供商)进行行业合作: 教育领域,与教育软件管理平台合作,构建智慧教育; 卫生领域,与医院平台软件合作,构建智慧医疗等等。平台的核心,是大数据的抓取,处理,分析,平台和原业务系统结合核变出大数据的应用,也就是智慧XX的真正落地。
管: 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对于带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编解码技术以及压缩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用户通过CABLE、WiFi、DLNA、光纤、3G、4G等各种接入模块,随时随地轻松接入平台。运营商的管道战略,是任何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之路。
端: 去贵族化、去电信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整个安防终端行业也会纵横扩展。横向来看,以小区、家庭、建筑空间的模式会兴起发展,与各种WiFi、ROUTER、传感、感应、RFID、二维码等结合,形成未来互联网的核心入口资源。纵向来看,均分各行业的使用,高清,超高清,零照度、红外、各种防护等会促使产品逼近行业制造极限,并且不断挑战需求极限。
综上所述,端的核心就是目前安防领域的几大巨头的核心,也是发展的推动者,其发展模式,就是依靠各安防产业的厂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延伸到更大意义上的安防产业; 管的核心,是运营商的根本,运营商会迎接大数据时代,做好和太平洋一样的管道战略进行匹配; 云的核心是开放、合作、共赢,而平台商与各行业的TSP合作, 构建B2B的商业模式, 正是合作共赢。所以,平台的核心整合和合作开放, 是安防领域发展的趋势之一。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也是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 通过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有效融合,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实现城市管理和对公众的智能化服务的。其核心架构,也是云、管、端。
因此安防产业还是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虽然安防产业也在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跨界经营确实给很多行业带来很大影响和冲击,但是企业要能前瞻性地看到这个趋势,提前做好部署,否则最终会形成致命的伤害!
在跨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新的技术、新的业务模式,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甚至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着冲击。正如对打车软件,需要正确客观、不带成见地去评价一样,对于当下传统安防面临的挑战,需要更多地从正面去理解和应对。对于传统安防企业,从正能量的视角,将这些挑战作为一个市场机会,越早布局和应对,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传统安防企业与非安防类企业各有所长
客观分析,家电、互联网巨头为什么会进入安防? 最本质的原因,是这些巨头原来的客户存在安防需求,或者说,这些巨头试图通过安防产品、技术的导入,为他们的客户带来新的价值。从客户的类型分析, 传统安防企业更多的是面向行业客户,而这些家电、互联网巨头,更多的是面向公众和个人用户,他们的优势在于有着公众用户的品牌认可度,家电巨头更是占据着个人用户的客厅,互联网巨头则占据着个人用户的网络门户。
更重要的是,这些巨头由于多年来的客户交流经验,对公众用户和个人用户的显性、隐形需求,了解得非常深入。他们已经敏锐地捕捉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需求,并且在产品侧发现现有的安防产品需要经过升级或者进一步完善,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需要客户能够容易接受的商业模式。
传统安防企业在产品侧,需要根据客户的新需求而做变化,不单是公众客户的新需求,即便是安防行业客户数量比重更大的行业客户 ,也需要安防企业推出更加适合的安防产品。
对于安防企业,尤其是传统安防制造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放下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将原有客户的改进需求、公众客户的新需求,都视为企业产品发展的新机遇,更多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吸纳先进技术,有选择的规划和设计,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安防产品,会是一种合适的企业方向选择。
合作,或许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市场需求是存在的,而成功的产品除了产品质量、功能性能指标过硬之外,适当的市场商务模式也是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下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实际上也就要求企业要有快速响应的机制,才能够确保产品的市场成功。
基于这些因素分析,面对这些新的机遇,安防企业、家电企业、 互联网企业, 如果能够在客户定位、 产品设计、市场模式等方面展开合作,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发挥自身在市场调研、商业渠道、市场模式方面的优势,而安防企业充分发挥在安防产品研发、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双方共同进行产品规划和商业模式定义。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快速产品推出和市场推广方面的瓶颈,也会很好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最终实现安防企业、家电和互联网企业、最终客户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