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国内又一家知名的无人机企业宣布裁员”,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无人机行业频频传出企业裁员或倒闭的消息,诸如美国无人机龙头企业3DRobotics退出无人机市场,接着是GoPro进军无人机市场遇挫于2016年11月召回约2500架无人机。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弥漫着悲观气氛。除了大疆创新之外,亿航、零度智控2016年底都经历了裁员。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旬,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的尖兵之翼-第八届中国无人机大会及展览会上确是另外一番景象。6个国家和地区的103家产品技术领先的企业参展,展出500余架/套无人机及相关设备,无论是展览会,还是论坛交流会,参展参会人数都达到历史新高。
一方面,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正在遭遇“冰河时代”,另一方面,工业级无人机企业纷纷在尖兵之翼舞台上秀肌肉,无人机民用行业似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作为尖兵之翼-第八届中国无人机大会及展览会承办者的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秘书长孙柏原一语道出其中的奥秘“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工业级无人机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军民走向深度融合 无人机是否可以再次腾空?
前几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是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来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近两年,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作战武器逐渐被军方重视。无人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同时拥有更好战斗力和操控力,不但造价更低,还免去飞行员损伤。与此同时,在2014年民用无人机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仅仅一年时间,民用无人机企业就突破了400家,国内民用无人机消费已占据全球市场90%以上份额,当然这其中主要归功于大疆创新消费无人机的奉献。当时来看,军用与民用无人机似乎不谋而合,同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其实在八年前,孙柏原就发现了无人机在军民两用上发展潜力,无人机作为新兴事物,在军工市场并没有稳定供应体系,且军工集团的研制历史并不长,军方在各军工集团和民企都可以采购。当年国家政策号召“军民两用”的时候,一些民营企业开始进军无人机行业。孙柏原发现了其中的机遇,着手搭建军民双方沟通渠道。2006年,孙柏原秘书长发起、策划并与其他机构共同举办了国内最早的无人机主题会展--第一届的“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至此踏入无人机行业,尖兵之翼就一发不可收拾,走过了十余年,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
无人机作为当前军民融合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代表,肩负着国防科技民用转化历史责任,也支撑着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一年好与一年的态势。在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作为军民融合的急先锋--无人机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
[NextPage]
消费级无人机受挫 工业级无人机春天来临?
在军民融合走向深度发展的今天,民用无人机行业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形势。消费无人机市场受行业巨头垄断,国家实行实名注册,监管日益趋严的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正在逐渐消退。
在2016年全球无人机行业第三季度获得5500万美元的投资,相比2016年第二季度获得的1.06亿美元投资,环比减少48.11%,相比2015年第三季度获得的1.34亿美元,同比减少58.95%。资本潮的消退,带来了无人机产业的重新洗牌。
在消费级无人机“退烧”的同时,更多的从业者看到了工业级无人机的机会。美国无人机公司3DRobotics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同时向企业市场转型,大疆的竞争对手Parrot放弃消费级无人机转做行业应用。大疆创新本身也意识到,虽然其占据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但为了保证持续发展,大疆创新着手从消费级无人机扩展至行业级无人机市场。
另外,诸如互联网大咖Amazon也一直在打算构造亚马逊无人机物流帝国,根据环球网的报道,相机巨头佳能也宣布要进军无人机行业,推出全天候防灾工业级无人机。
消费无人机退潮,为工业无人机市场拓展带来新资本和发展机遇。有投行人士表示以行业细分化应用为主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市场渗透率尚不足1%,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消费级无人机指的是针对个人或家庭使用的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则指的是针对企业、政府等行业市场用的无人机。根据行业需求不同工业无人机功能各有不同,细分领域可以分到很细:诸如智能交通、消防救援、警用安防、电力巡护、风电检查、铁道巡检、桥梁定检、光伏检查、边境巡逻、水域监控等等。
正如孙柏原秘书长所言“无人机行业技术革新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也是工业无人机存在的真实目的。随着行业应用不断挖掘,工业级无人机正迎来春天”,这也是为何本年度尖兵之翼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能够拥有如此盛世的根本原因。在无人机领域摸爬滚打近十多年,孙秘书长还透露,依托军民融合发展,打造专业的工业级无人机盛会一直是其多年来的心愿,目前来看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技术创新 工业级无人机新竞争格局形成?
从目前来看,无人机虽然在工业级市场迎来发展良机,市场也呈现迅猛之势,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行业应用以及相应配套服务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无人机本身核心技术涉及机体结构系统、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另外还有通信系统、电源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等,在地面控制系统中还涉及大量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对无人机的续航里程、载重及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具体到细分行业应用里,还会有很多实际的技术问题需要突破。
以目前行业应用最被看好的植保无人机来看,一直存在续航、载重等技术限制,同时由于植保无人机还处于应用的初期阶段,其上下游产业生态链均未构建完整,技术和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工业级无人机初创企业最好的时代,只要拥有创新的技术就能够在行业中赢得一分天地”孙柏原在无人机展览会现场接受媒体表示。同时,孙柏原还强调,目前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尚在起步阶段,面临着更多的是产品及应用的一线问题。这也是尖兵之翼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在招商宣传中一直强调的不以明星大腕为幌子,打造无人机从业者、爱好者的舞台,集聚行业一线实战人员及专家。
[NextPage]
通过一线的技术创新来构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并占领一定的市场。是每一个无人机行业企业发展必须具备的特长。一位多次参加“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的展商也表示“没有两把刷子,你是没有胆量站在尖兵之翼这个平台上的”。这更是尖兵之翼走过这么多年的核心理念之一--坚持创新,并始终引领工业级无人机发展方向。
在本届尖兵之翼无人机展览会上,创新的理念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倾转旋翼时代来临
目前无人机在机翼设计上通常被分为固定翼、直升机和多旋翼(四旋翼最为主流),这三款无人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固定翼无人机巡航距离远,但不能悬停,起飞受限于场地;无人直升机可以大载荷,垂直起降、空中悬停,但稳定性较差;多旋翼无人机操控是最出色的,但续航性能较弱。因此如何整合三款无人机的优点成为亟需突破的技术难题。
以美国大型“鹰眼”无人机为例,倾转旋翼无人机是现有三种无人机面临多种困境的新突破。目前,国内知名无人机企业深圳智航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推出了全球首创“V系列倾转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两种飞行模式的动力共享和完美切换,起降灵活、场地不受限,同时又兼具飞行效率、续航时间和巡航速度。
另外,无距科技凭借自身拥有的中科院顶尖研发团队,在本届尖兵之翼展览会上国内首发了“无距”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文博在介绍此款无人机时表示该无人机实现了固定翼、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势融合,同时具备多种飞行模态,能够垂直起降,随时急速前飞、随时悬停、随时后退飞行、姿态角飞行等多种飞行能力。倾转旋翼无人机频频亮相,标志着中国无人机倾转旋翼时代已经来临。
无人机动力系统再迎新军
工业无人机拓展在细分行业领域应用,一直受到续航时间影响和困扰,而无人机续航能力的强弱主要依靠无人机动力系统。目前行业应用较多的多旋翼无人机受制于锂动力电池很难提高的天花板,在航时、航程和飞行高度等指标很难与固定翼媲美,也制约了多旋翼无人机在行业的应用推广。
在拓展无人机动力系统上,氢燃料电池成为多旋翼无人机较为理想的动力系统。去年底,英国英国IntelligentEnergy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实现无人机连续飞行2个小时。国内公司也在迎头赶上。众宇动力系统科技在本届尖兵之翼无人机展览会上带来了全新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可以充分保证无人机寿命和续航时间,在低温环境下表现更稳定,并且其能量密度大于传统应用锂电池三倍以上,甚至可以实现无人机的不间断作业。
另外油电混合动力也成为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新选择,长沙灵动航空科技在尖兵之翼无人机展览会上首次发布国内第一款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机“灵动鹰-15”,实现了多旋翼无人机航时进入Hour(小时)时代的突破。
[NextPage]
另外,通过加装多种环境感知传感器及陀螺仪,能够感知地面纹理或相对高度来定位飞行的无人机;具备红外线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的无人机;可以轻松实现数据传输,多路数据记录,具备双余度磁罗盘与双余度gnss的无人机;以及具有激光雷达测高模块实现固定翼滑跑降落以及复合翼垂直降落的精准测高的无人机,在尖兵之翼展览会上大展身手,各炫绝技,充分展示工业无人机在新技术推动下呈现的良性竞争格局。
以物流为代表的行业应用成工业无人机下一个“蓝海”?
刚刚过去的京东618促销活动中,京东无人物流系统也顺势火了一把,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首单任务的“执行”。
前不久,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在接受CNBC独家采访时表示,京东将利用无人机运送货物,从而降低物流费用。目前京东已经开始测试可携带1000公斤包裹的无人机,刘强东预计未来五年内无人机物流技术将彻底改变零售行业。
京东X事业部程晓磊在“尖兵之翼--第八届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的论坛上,再次明确了京东的无人物流三段式的前进方式。配送无人机及机器人所具备的高负荷、全天候工作、智能等优点,将为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带去全新的解决方案。
除了京东,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也在投入研发无人机物流系统。这些电商巨头们看重的正是我国物流体系巨大市场,《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60万亿元。国内众多专业的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参与物流体系智能化建设,也是渴望在国内庞大的物流市场中分一杯羹。
在工业无人机中,深圳智航是物流行业应用的一个标签,从2015年获得顺丰和北极光联合投资后开始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探索。据智航企业负责人介绍,物流无人机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顺丰对智航提出了千分之一飞行故障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控制制造和生产成本。在2017“尖兵之翼”无人机展览会中,深圳智航凭借其在在物流应用行业的优势技术及行业应用成就再次被打上“物流无人机之王”称号。
无人机系统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只是其行业细分化应用一个缩影,工业级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能源巡检、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已表现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孙柏原秘书长也一直坚信自己的看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革新,适应行业化应用配套及服务不断完善,行业应用市场必定成为工业无人机未来发展最广阔的”蓝海“,并以此践行,推动”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开启工业级无人机发展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