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AI时代下的养老要智慧 更要温度
2021/3/11 9:43:00   曾凌霄
  当智能时代的列车加速驶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尤其是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基数,势必将衍生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如老年人安全守护/老人赡养、退休等养老难题等。
  或许是嗅到了智慧养老的巨大商机潜力,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加入到智慧养老的队伍建设中去。仅从企业名称入手,天眼查中与名称涉及“智慧养老”的企业就已达到4479个。在当下,企业对于智慧养老的实现具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推进老年人居家服务,包括老人防走丢、老人防跌倒等等;在家居生活中利用智能机器人、智能睡眠监测仪、智能照顾盒子等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对老年人进行更为精准、高效的看护。但以上业务的最终目的,似乎只是利用智能技术来解决养老服务问题。当下,热议的老年人智能技术鸿沟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从新闻上我们已经看到,老年人与智能技术的鸿沟问题比比皆是:不知如何获取健康码被阻止进入地铁;不会使用支付宝的老人冒雨交医保,却被告知不收现金;以及出门不会线上打车、逛超市不会线上支付、去医院不会线上挂号等等,部分老年人被阻隔在智能技术之外。
  今年的政府报告首次将老年人智能技术鸿沟问题写入: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不少科技大佬也就养老问题提出了自己议案:如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在《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进社区,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更幸福》提案中,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社区,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关爱老年人群体,推进科技适老;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切实解决老年人论难,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认为,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社区,拓展深化智慧养老服务。
  在这些代表的议案中,我们似乎得到了老年人智能技术鸿沟消除的重点,那就是国家政策驱动,并建立智能技术养老标准体系。于是,在这种解决思想下,国家以及各地政府推出的不少养老政策,满足了当下的社会刚需。
  结合两会政策以及人大代表的议案,老年人智能技术鸿沟的解决办法呼之欲出:国家政策为主力,智能技术持续深入发力。“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愿景听起来挺美好的,可现实真的能如偿所愿吗? 笔者也比较好奇的是,用智能技术来解决老年人的智能技术鸿沟,这种办法行得通吗?
  工业和信息部统计,我国有1.4亿的老人还在使用非智能手机,这一数据已经占据了全国老年人总人口数的75%以上,也就是说,无法接触智能设备,是老年人智能技术鸿沟问题出现的根本关键。同时,老年人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接受能力的强弱、社会机构如何将智能业务操作适当转化为非智能操作等等,都深刻制约着老年人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与否。
  再者,城市智能化实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雅观科技曾经提出:未来,智慧养老成为智慧城市中细胞般的存在。也就是说,老年人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未来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将老年人与智能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让老年人感受到智慧生活带来的美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科技是为了给人带来便利,而不是给人制造不便。智能化是要服务于老人,适用于老年的,而不是要倒过来,让老年人去适应智能化。尽管科技是冷冰冰的存在,但社会在处理老年人智能技术鸿沟问题之际,依旧把温度放在了智慧前面。因为每个人终都会变老,每个人也终将老去。
  最后,更需要提及的是,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部指望政府,在推进在推进适老年人智慧化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尤其是老年人本身,也需要去接受智能化时代到来的现实,拥抱科技。
相关新闻: